【明報專訊】高中修讀中國歷史的人數續跌,讀中史是沉悶還是有趣,可能取決於教師功力。曾任教中史科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中學時遇到其啟蒙中史老師「劉英雄」,在課堂上用「吹牛大法」向學生「細說」自己參與國共內戰時如何抗敵,又說自己與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有過一段情。平淡無味的史實在他手上變得「生鬼」動人,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自發閱讀更多相關書籍。
不過,葉建源指劉英雄的吹牛大法放在現時的師訓標準一定不合格,一般教師亦未必掌握得到。他則以其他教學法令學生覺得中史「貼身」。
葉建源明朝科舉卷引學生興趣
葉建源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主修中文,副修中史,畢業後當上中學教師,主要負責任教中文、中史及中國文學。他憶述,學生不易明白沉悶的封建制度,他就以現代生活例子,以「開分公司」比喻分封制度,將皇帝比作公司老闆,不斷找親信負責不同分公司的管理,分公司要定期上繳盈利,惟相隔四至五代後,大家關係疏離,引起不同問題。
葉指出,在初中階段,最能吸引學生的就是故事式的演繹,「學生喜歡聽故事,劉英雄正正可以捉到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生則會被歷史識見及精闢分析吸引。他認為可利用角色扮演、電影、圖像及歷史收藏品等引起學生對中史的興趣。
他續指出,學生未必對有千多年歷史的科舉制度感興趣,但若拿一些相關收藏品讓學生拿在手上,就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在內地旅遊時便曾花數百元買了明朝科舉狀元的答卷複製品,作為教材。
不用教科書 第一身角度講授
葉建源對中史的情意結,源自中二中史教師劉培基,他當年就讀藍田聖言中學,每次劉老師上中史課時全班都非常專心,時而屏息凝氣,時而哄堂大笑。劉老師每次上課時從不用教科書,一進課室就在衫袋中取出一本簿子,看看上一堂說到哪兒,之後就收起簿子,一直說到下課。葉建源指出,劉老師對中國歷史涉獵很深,在教科書的歷史事件上加插不少野史、雜史,還將自己放在歷史場景中,以第一身形容,令學生聽荇犰釵p身歷其境。
推動閱讀中史課外書習慣
如講及沉悶的近代史時,劉老師就恍如「講古佬」一樣,形容自己在國共大戰如何英勇抗敵、又細說與川島芳子發生過感情。葉指劉老師別名「劉英雄」就是源於他吹牛說自己在國共內戰時如何勇戰,故同學間將其改名為「劉英雄」,當時同學們都聽得如癡如醉,雖然也有懷疑老師是否「吹水」,但劉老師的獨特演說技巧的確引起了學生對中史的興趣,推動他們主動閱讀中史課外書。據葉所知,連同他在內,單單是該屆及上一屆學生中,已有4名學生後來當上中史教師,承傳劉的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