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垃圾含300噸黃金
中美製三成廢料 回收不足16%
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去年丟棄4180萬噸電子垃圾,中美兩國佔逾三成,但挪威人均製造量最多。這些電子垃圾嚴重危害環境,回收再用者少於六分之一,平白扔棄的物料包含總值逾387億美元的金、銀、銅等金屬資源。
聯合國轄下設於東京的教育研究組織聯合國大學(UNU)發表「2014年度環球電子垃圾監察」(Global E-Waste Monitor 2014)報告,指出全球電子垃圾達4180萬噸,較2013年增加200萬噸,預計今後三年將再增加20%,到2018年達5000萬噸。
報告指出,電子垃圾每年可填滿120萬輛40噸級貨車,足以圍繞地球一圈。美國和中國製造了全球32%電子垃圾,但人均製造量最多的是挪威,每名國民約達28.4公斤,其次是瑞士和冰島,美國跟奧地利同為22.1公斤,居十大榜最後兩席,中國40位不入。
挪威人均丟棄量最多
電子垃圾回收再用率不足16%,即約650萬噸。報告說,這些垃圾倘能妥善回收應用,其實涉及4056億港元寶藏,例如手機、雪櫃等垃圾裏所含的黃金估計達300噸,相當於2013年全球黃金產量的11%,價值約105億美元。另有1000噸銀(價值6億美元),1650萬噸鋼鐵(價值97億美元)等。
電子垃圾同時含有數量驚人的毒素,包括重過一座帝國大廈的220噸鉛玻璃(人造水晶)及4400噸足以破壞臭氧層的化學氣體。電子產品內的汞、鎘和鈹等重金屬或化學物會滲入泥土和地下水源,倘經受污染飲食進入人體,可損害肝、腎功能和智力發展。
報告批評一些發達國家有商人以合法或非法渠道把廢物運往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和加納等落後地區,只為掩耳盜鈴,並非解決問題。
電子品壽命減成幫兇
聯合國大學校長馬隆(David Malone)說:「環球電子垃圾構成的貴重『都市礦山』是循環再用物料的巨大庫藏,所含的有害物質又構成了必須謹慎管理的『毒礦』。」人類物慾與電子產品壽命愈來愈短均為大量垃圾積聚的重要原因。英國政府資助的鼓勵回收組織Wrap所作研究顯示,都市收集的電子垃圾有23%其實只需稍加維修便依然可以使用。
(獨立報/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