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科研發展滯後,國際知名生化科學家、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成員徐立之表示,香港研發(R&D)經費少,「令人擔心」,憂慮科研產業被邊緣化會影響長遠競爭力。他指出,香港產業向金融業傾斜,令志在科研的學生感前無去路,以致轉投金融界,若未來人才單一化「會限制香港未來發展,減絕自己的前途」。徐立之建議香港從三方面急起直追,包括政府做好政策配套如撥地增資源、科研界加強與內地和國際合作,以及香港人要改變「搵快錢」的思維模式。
明報記者 廖穎琪
需長期投資 失敗非浪費
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科研發展是長期投資,不能立竿見影,「今日的研究發現,要將來慢慢一步一步發展至應用、設計及安全測試等,並不是立即可看到經濟利益」,因為尖端的發現未必即時可與社會接軌,例如電子發明,即使已有成果,亦不是即時可推出成為產品,很多細節需慢慢調校,迎合市場需要。
徐立之強調,即使科研投資回報期長,亦可能出現研究無成果的情G,但科研投入絕對不是浪費公帑,「做生意也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失敗不等於浪費,是必須的過程,若然沒有基礎研究,就沒有中期效益,即不會有新的發明,就一定無將來」。他坦言擔心科研投入長期不足,令香港於科研方面被邊緣化,削弱競爭力,終令經濟受影響。
科技發展滯後 國際競爭力跌
事實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與發展研究院發表的《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香港在全球排名跌出三甲,是過去10年來首次,其中一個主因是「基礎建設」排名低至第21位,主要是由於科技與發展滯後。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最新《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香港「增速乏力,後勁不足」,特別指出經濟結構過於倚重金融和房地產,科技研發投資不足,缺乏創新。
香港曾經歷數次經濟轉型,由昔日的漁港發展至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2013年四大產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共佔近六成本地生產總值(GDP),創新科技產業則僅佔0.7%(詳見表)。徐立之認為,一個地方應平衡及多元發展,不止側重某一兩個產業,而發展科研既是世界大勢所趨,也對沒有天然資源的香港尤為重要,「唯一的資源就是人才,但現時大部分人才都投身金融業,因為金融業在香港的地位非常好,回報、薪酬亦都好」,反觀科研前無去路,「即使在後面搏命推,但無工作讓他們做,學生都會由物理轉投(金融)市場分析,(人才單一化)會限制香港未來發展,減絕自己的前途」。
籲港人改變「搵快錢」思維
香港科研發展陷入困局,何去何從?徐立之認為可從三方面急起直追﹕
?第一,做好政策配套,包括增加本地及海外商界投資科研的誘因,撥地發展;
?第二,善用地緣優勢,除增加國際合作,亦要與內地發展互相配合,例如利用泛珠三角產業鏈等;
?第三,香港人要「change the mindset」(改變思維),不可以淨講「搵快錢」,培養重視科研的「生態系統」,明白一個地區必須有科研發展,除可為地區帶來經濟增長,亦可為年輕人將來帶來希望,「年輕人想做很多不同的事,不是個個都想去做金融的嘛」。
■影片區
兒時同沉迷科學 長大事業不同途 http://link.mingpao.com/23987.htm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