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年之計在於春,與文學、文化有關的春節活動,第一時間當然會想起寫揮春、貼春聯,但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活動、習俗和遊戲,都與文學、文化有關。今期的「文學春遊圖」希望透過呈現一組組古人生活的畫面,展出古代春遊的圖譜。
【修禊】
古人在春天三月上巳日,三國魏以後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沐浴、嬉戲,以期僻邪避災的習俗。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代。禊,本身便有「潔」的意思,起初是一種近於先民民族信仰的祭儀,如果以科學角度解釋,便是因為春雨漸多,細菌害蟲出土,所以人們特別注意壎矷A故此有修禊之事。
東晉的蘭亭雅集恰逢修禊日,這是一場在文學、書法、文化上也有影響力的文化聚會,因此自東晉蘭亭雅集後,修禊逐漸變成詩人墨客舉行文學聚會的專屬日子,歷代有不少以修禊詩、詞之名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
【春社】
社,原初的字義指土地之神。中國古代以農立國,人們重視農業之餘,也對山川土地等自然景觀生出敬畏之情,故此產生了各種原始的自然信仰,有了「社祭」這祭土地神的節日習俗。社祭主要有二,一為秋社,是收割後慶祝豐年過冬的習俗;而春社則是處於春分前後日子,主要是祈求來年下種耕種順利,風調雨順,收成美滿。
而春社還有另一種重要的社會功能。上古時代娛樂缺乏,結識異性的渠道甚少,春社正是藉飲酒狂歡結識異性,宣泄男女情慾的場合。隨蚞史發展,狂歡縱慾的成分減少,但結交異性的浪漫卻是保留甚至加以強調。
【迎紫姑】
紫姑,廁神也,又稱糞坑三姑。不同版本的紫姑傳說,時代身分各有出入,但總括而言,紫姑生前為妾,為正室所嫉,常罰以廁穢等勞役,正月十五日死。此後,世人於此日用飯箕或乾草做成人偶,供為廁神,祈求闔家平安,婦女勞務順利。
紫姑在古典文學作品中,除了象徵春節的來臨與熱鬧,例如宋朝孔平仲上元詩的最後兩句:「歸來紞如打五鼓,春寒慘慘吹駝裘。群兒嬉戲尚未寢,更看紫姑花滿頭。」此外,紫姑更往往是詩人疑惑的投射對象,不論詩人最終能否解答心堸搛飽A詩人都透過紫姑來表達對世事的知或不知,例如朱弁詩有:「綠蟻嘗新釀,青貂戀故裘。紫姑無用卜,世事正悠悠。」
【拔河】
拔河相傳發源於春秋戰國時的楚國,本稱作「牽u」,是一種水戰時使用的軍事技術。當時楚國依靠名為牽u、施u的軍事訓練及技術,戰勝其他國家,後來因為牽u本身既強調體能,也包含了鼓噪歌謠,於是漸發展成為一種節日遊戲。
古人之所以喜歡拔河,除了是喜歡拔河聲勢浩大,緊張刺激,增加節日氣氛,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農業生產重視人力勞動力,而拔河運動正是一種強調和重視氣勁力量的競技項目,不同村落往往透過這種運動宣示人丁旺盛,勞動力強;二、除了民間熱愛,宮廷也十分愛好拔河,唐明皇李隆基在〈觀拔河俗戲序〉中就明言:以求歲稔。歲稔,即豐收之意,宮中王侯視拔河為百戲,成為祈求,甚至是歌頌民豐物阜的象徵。
【空竹】
根據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記載,當時有童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當中的空鐘,即是空竹。在楊柳青青的春日佳節放空竹,起先是兒童的玩意,但隨茬o種玩意在北方流行起來,就有了很多名稱,包括:地鈴、扯鈴、風葫蘆等,而玩法上更發展出競技元素,例如分隊比賽技藝、分雙軸單軸競玩表演等。
一般而言,空竹用木製成,而輪圈則以竹為材料,中柱腰細,可纏繩鞭動產生旋轉。空竹有哨孔,旋轉時能發聲,圓盤四周的哨口大小、數量不一,依空竹本身大小而定,最多有三十六響。轉動時,各哨同時發音,在古代科技不發達,娛樂不多的情G下,已經是潮流玩意。
【步打球】
步打球是一種古代的球類運動,唐時盛行於宮中,唐朝時王建的〈宮詞〉詩就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這是最早關於步打球的記載。
步打球分兩隊,持棍擊球,得分多者勝。步打球因為較少文獻記載,所以對其詳細規則和玩法也不算極之清楚,因此,有人認為步打球的玩法有兩種,一種是在馬上玩,即類近於馬球,另一種,是跑茠情A類近於曲棍球或高爾夫球,而宋代時則稱之為「捶丸」。不論名稱沿革如何,步打球肯定是唐宋時宮廷中的大熱遊戲,為春節以至寒食等節日增添樂趣。
活動介紹
在雲上播種——中學多媒體詩歌巡迴表演
水煮魚文化歷年來策劃了多項為中學生設計的文學活動,旨在以新穎、活潑、多元化主題的表演,引介香港文學,同時展示文學的各種面向。自2011年起,「在雲上播種——中學多媒體詩歌巡迴表演」多次與不同中學合作,為同學帶來新鮮和立體的閱讀經驗。
「在雲上播種」以本地詩人的詩歌作為核心元素,加上各種形體表演、音樂合奏,以至影音視像的配合,即時於舞台演出,將傳統靜態的文學閱讀,轉化並演繹成動態而立體、類近於劇場形式的詩歌多媒體演出。
如對「在雲上播種——中學多媒體詩歌巡迴表演」感興趣,歡迎致電2135 7038,傳真:3460 3497,或電郵:zihua2m@fleursdeslettres.com查詢。
文:李日康
圖:Ceven M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