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與深圳合營醫院,但醫院長期虧蝕,深圳市政府更拖欠港大2億元。港大深圳醫院名譽院長兼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表示,醫院正籌謀增加收入的途徑,他提議醫管局將港大深圳醫院列為所屬醫院,港人到該院求醫只需按醫管局收費付款,餘額由醫管局為港人以購買服務形式「找數」。醫管局消息人士指有關建議可以探討,但執行有難度,如病人是否願意返內地治療,加上醫管局的外判服務須經投標,不然會被指不公平。明報記者 談誦言
梁智鴻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去年10至11月與深圳方面開會,深圳認同須支付港大深圳醫院聘請香港教授(資深醫生)的薪酬,港大深圳醫院為繼續支付這批香港醫生的薪酬,正籌謀增加病人和收入的途徑。
切膽手術一星期「搞掂」
梁稱有居住天水圍的港人,到港大深圳醫院做切膽手術,病人在屯門醫院要輪候18個月或兩年,但在港大深圳醫院只需一星期便「搞掂」,幾千元手術費是病人能夠負擔,若在香港的私家醫院做手術,病人卻負擔不起。梁指居住天水圍、元朗、屯門的港人,到港大深圳醫院求醫其實很近,過了西部通道不遠便到。
或內地醫生看診 專科主管均港人
梁建議將港大深圳醫院列為醫管局所屬醫院,港人到該院求醫可按醫管局收費付款,如住院費一日100元,餘額由醫管局與港大深圳醫院「計數」,假如有500名港人到該院求,醫管局為這500名港人向該院購買服務。他明白建議運作上有困難,例如「唔知條數點計」,即使「要傾也有排傾」。
他亦明言,醫管局病人到港大深圳醫院看病當公家症,若醫院安排內地醫生做手術,病人不能揀醫生。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港大深圳醫院的所有專科主管均由香港的教授或醫生擔任,該院的臨牀監控標準和履行責任與瑪麗醫院相同。
梁智鴻認為,若港大深圳醫院成為醫管局所屬醫院,港人到該院看病,醫管局並無因而增加開支,因港人可使用公共醫療服務。有關建議既可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又可令港大深圳醫院增加病人和收入。他早已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及醫管局提出建議,但未有回音。
醫管局消息人士說有關建議可探討,但執行有困難,如病人是否願意接受內地醫生做手術。港大深圳醫院可考慮提供磁力共振(MRI)檢查服務,這些一次過的醫療項目較易處理。若在港大深圳醫院做手術,一旦出現併發症需住院多天,「條數很難計」,這些都需長時間探討及研究。
醫局外判服務須經投標
消息人士又說,醫管局外判服務須符合公平原則,須經投標決定服務提供者,醫管局不能為某間醫院「度身訂做」外判服務,不然會被指不公平,建議港大深圳醫院透過投標,參加醫管局的公私營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