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繼上周三美國第7艦隊司令羅伯特·托馬斯表示歡迎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巡邏區域擴展至南海後,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將探討相關事宜,聲稱自衛隊的警戒監視範圍不受地理範圍限制,儘管目前尚無艦機巡邏南海的計劃,但「南海局勢對日本影響正在擴大」。言下之意,日本「關切」南海動態,並且存在「必要時」派遣自衛隊介入南海的可能性。
事實上,日本國內早就開始探討自衛隊介入南海的事宜。前日本海自中將五味睦佳認為,美國需要日本在南海制衡中國,阻止中國將這片海域「內水化」。他還鼓吹,日本應積極追隨美國的「空海一體戰」策略,在南海扮演更為突出的安全角色。
從能力上看,一旦日本插手南海,最合適的兵力當屬多年來駐紮於沖繩那霸的海自第五航空群,該群列裝20餘架P-3「獵戶座」系列反潛巡邏機,按照海自標準作業流程,待命的P-3飛機可在接到命令一小時之內升空,僅需4小時的飛行即可到達南海腹地,該機在長時間巡航過程中可關閉一台發動機(P-3為四發飛機),從而節約油料,保證有足夠的續航時間。不過,日本軍事雜誌曾提到,南海水域緯度較低,氣候潮濕悶熱,日本飛機能否適應那裏的環境,仍有待觀察,要知道日本P-3飛機在東非吉布提執行「反海盜特別任務」時,就遇到飛行員難以忍受炎熱工作環境的情況。
除了飛機,日本海自艦艇特別是潛艇也具備「攪局」南海的強大能力。日本退役海自官員齋藤隆曾在日本《世界艦船》上撰文稱,隨著美軍在「第一島鏈」水域的布控有些力不從心,而中國海軍又在迅速崛起,日本應考慮沿沖繩西南列島直至小笠原列島一線(即「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海域)部署強大的反潛探測及作戰網,特別是基於警戒監視活動的需要,應該加速潛艇的生產和部署,盡快使海自水下艦隊由16艘編制向22艘編制轉變。按照他的看法,考慮到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水域(包括南海)活動趨向頻繁,日本海自可改以潛艇擔當秘密監視的「暗哨」,讓對方無法察覺自己的監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