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導讀

[2015.02.02] 發表
慈幼英文學校通識科主任劉彥君
通識科兼體育科教師李栢安

【明報專訊】慈幼英文學校通識科主任劉彥君表示,「運動與健康」對同學來說是很切身的議題,好動者喜歡運動,文靜者少接觸運動,「無論運動量多少,對同學的學業、身心影響皆大」。所以,不少同學喜歡以「運動」作為IES的探究主題。

在討論議題時,較熱門的方向包括「分析影響個人做運動的不同原因」,例如朋輩、社會風氣;繼而是「運動對青年成長的影響」,「運動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個人成長,例如會否影響其自尊自信、學業表現、健康等」(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而「健康」又正正是「公共衛生」單元的主要議題,分析時會觸及生活模式、慢性疾病等。

就「今日香港」單元,「運動文化」乃「生活素質」中一個重要範疇,政府的措施或政策能否鼓勵市民做運動,或部分鼓勵體育文化的政策實施時是否影響其他持份者,這些都是同學可思考的方向。

通識科兼體育科教師李栢安笑說,家長日常聽到家長投訴子女「打太多機」,此「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學生沒時間運動、少接觸運動而提不起興趣的原因。

李sir說,保持運動可提升個人體質,「同學追巴士不那麼容易氣喘、關節不會痛」,運動過程也能帶給人滿足感和使人愉快。沒有運動有何影響?他分析:

1. 體型較肥胖,同時衍生其他疾病。例如肥胖影響睡眠質素,或引發睡眠窒息症,也可見肥胖的同學上課較容易打瞌睡,影響學業;

2. 肥胖導致自信心低落,很多時肥胖的同學不會參加陸運會、水運會,因為覺得「我咁肥,都唔啱我玩」,減少了應有的集體校園活動經驗;

3. 個人自信會影響社交,普遍來說喜歡運動的同學較爽朗,原因之一是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可紓緩壓力的安多酚。

■短片﹕life.mingpao.com/talk.htm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有時年輕人喜歡在社交媒體用拼音溝通,例如「ho ah」(好呀)、「ga yau」(加油)。不過對少數族裔青少年來說,用拼音學中文... 詳情
【明報專訊】少數族裔學中文比很多人想像中更難,原因包括﹕ (1) 中文不屬於印歐語系,與香港大部分少數族裔的母語系統完全不一樣 ... 詳情
時事漫話﹕增人手難解公院困局
【明報專訊】˙資料A 漫畫內容 漫畫中有兩個人在病房談話。病人問醫生他的病情,醫生卻說﹕「睇下我好唔好彩啦。」簡單來說,醫生的... 詳情
IES情報站﹕讓少數族裔融入香港
【明報專訊】不少同學都是講座或展覽的常客。事實上,若同學刻意記錄講座內容,或為展覽資料拍照,資料他日或成為思考專題研習題目的好點子,有助同學... 詳情
當年今日﹕World Wetlands Day
【明報專訊】Between the lush grasslands and oceans that sparkle in the sun,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