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身分認同 衝擊政教分離

[2015.01.18] 發表
1月11日,百萬民眾由巴黎共和廣場出發,以遊行方式譴責暴力。歐洲各地亦嚮應,德國柏林一名女子以膠紙封口,象徵言論自由受限。(法新社)
法國西部勒芒的穆斯林青年1月10日舉行反暴力遊行,胸前掛着印有「伊斯蘭反對恐怖主義」的紙牌。(法新社)

法國不少穆斯林學生拒絕參加悼念《查理周刊》死者的默哀,令到論者憂慮一些穆斯林是否無法成為「法國人」。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教不分

與基督教世界相比,伊斯蘭在政教分離的道路上遠遠落後,近年原教旨主義影響力上升,令穆斯林身分認同更趨複雜。

中大哲學系教授劉國英稱,在政教分離下,宗教認同跟國民認同並不排斥,可是原教旨主義政教不分,因此以伊斯蘭為身分認同必然跟強調多元價值的共和國國民身分衝突。

不過,專研西歐種族宗教政治的學者Rahsaan Maxwell與Erik Bleich去年6月在期刊Social Forces發表有關法國穆斯林身分認同的研究,根據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 INED)的「法國人口多樣性調查」數據指出,法國大部分穆斯林其實極認同「法國人」這個身分, 雖然法國穆斯林在如何平衡宗教認同跟法國身分認同之間存在張力, 可是宗教對他們而言只是身分認同因素之一,影響只是適度的。法國過去亦不從宗教角度來考量融合問題。大量穆斯林移民上世紀1950年代至60年代抵法當外勞,有關融合的討論多集中在他們的社會經濟處境。

右翼挑起身分爭議 助長排外

然而自1990年代開始,法國主流卻開始多從宗教來看待移民融和的挑戰。政治伊斯蘭全球化趨勢是原因之一,法國本身亦恐懼穆斯林威脅世俗主義傳統。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在2010年展開關於法國身分認同的討論,稱目的在於促進國民團結。有關討論被質疑煽動恐回及排外情緒,展開不久便擱置,可是極右國民陣線持續在此問題大做文章。經過《查理周刊》慘案,不少論者擔心法國對穆斯林的態度將更趨負面。

更多國際要聞
教宗今馬尼拉主持600萬人彌撒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今日在馬尼拉市中心黎剎公園主持歷來最大型的露天彌撒,料吸引600萬人出席,將超越1995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同市主持... 詳情
【綜合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墨爾本市一間購物中心周六突發槍擊事件,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兩人死亡,1人受傷,案發區域已全部封鎖。 墨爾本... 詳情
【綜合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周二發表國情咨文。他周六披露將在國情咨文中建議提出稅制改革,對最富裕階層加稅,提高資產增值稅率至28%,改革信... 詳情
2014年史上最熱
【綜合報道】美國政府機構上周五(16日)發表兩份報告,指2014年是全球自1880年有氣溫統計以來最熱的一年,也是10年來全球最熱年紀錄第3... 詳情
「昏迷上天堂」造假 少年作家暢銷書停售
【綜合報道】美國一名車禍癱瘓男孩將昏迷期間「上天堂遇到耶穌和天使」的經歷寫成書,書商聲稱真人真事,2010年出版後一度成為暢銷書。書中男主角...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