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作教育 保育基金不收購
【明報專訊】何東花園早年保育失敗,促使政府檢討私人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諮詢文件去年中出爐時,建議成立文物保育基金,並引述顧問報告意見,倡一筆過撥款9億元供基金營運。不過,剛出爐的檢討報告只提議設立歷史建築保育基金,沒再提金額,基金亦只用作宣傳和教育等工作。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說,由政府再訂基金金額及運作模式,但不應以公帑收購私人歷史建築。
稱收購準則金額易惹爭議
檢討報告建議成立歷史建築保育基金,用作活化歷史建築、公眾教育、研究、向業主推廣適時保養的重要性等,但不應用作收購私人歷史建築,因為做法敏感,例如收購準則及補償金的計算方法有可能惹爭議。林筱魯稱,基金金額及運作模式由政府自訂,不排除日後成為法定基金,「一次性抑或延續性,由政府研究」。
金額及模式交政府決定
林又說,社會及古諮會委員間對以公帑收購私人歷史建築亦存分歧,故建議向業主提供放寬地積比率及換地等誘因,「以往亦有業主接受換地」。被問及誘因是否足以避免何東花園保育失敗的情况再現,他則無直接回應,只稱現時有機制處理,包括轉為暫定古蹟。
團體:教育一直有做
文化傳承監察成員羅雅寧批評報告新意欠奉,「公眾教育一直有做,看不到因而成立基金的原因」。她又擔心報告只促請政府研究設法定評級制度以保護已評級的歷史建築,不足以避免何東花園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