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主導」申重建門檻提高
【明報專訊】由業主主動集齊業權、再向市建局提出重建的「需求主導」計劃,至今推行3年,市建局昨公布檢討計劃結果,決定從3方面提高申請門檻,包括由過往集齊最少67%業權即可申請,提升至最少80%業權;申請重建地盤總面積亦由過往最少400平方米,增至最少700平方米等,以改善項目的財政。有區議員憂慮提升門檻後將大幅增加業主重建的困難。
最低業權由67%增至80%
市建局需求主導計劃過去共接受3輪共110宗申請,當中開展10個項目,8個成功推展,餘下兩個則因最終未集齊80%或以上業權同意收購而觸礁。市建局早前稱,該8個成功推展的項目預計共虧損近30億元,為確保計劃財務持續可行,今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計劃框架。
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昨宣布,為增加項目推展成功率,將提高申請門檻,由過往業主集齊67%業權即可申請,增至最少集齊80%業權,即與80%的收購門檻劃一;她說此舉是為確保申請獲得大部分業主支持。另外,申請重建的地盤面積將由以往最少400平方米,增至最少700平方米。另外,市建局調高樓宇狀G佔申請評分的比重,由以往佔30%增至50%,若申請樓宇未完成屋宇署的維修令,亦會遭扣分。
地盤面積由400平方米增至700
譚小瑩解釋,為滿足現行《建築物條例》要求,若重建地盤只有400平方米,未來單位的實用率只有七成左右,但若地盤增至700平方米或以上,實用率可增至八成。她認為增加重建地盤面積,可提高地區規劃效益,亦可因此增設更多社區設施。
至於收購賠償準則,則繼續沿用同區7年樓價水平,維持不變。市建局將於明年起,以新門檻接受第4輪申請。
不過,若以市建局第3輪收到的51份申請為例,沒有一份申請是完全符合新門檻。被問及市建局提高申請門檻是否要「止蝕」,譚小瑩稱改變申請門檻與財政狀G無直接關係,但長遠市建局要確保計劃財務可行。
區議員指增重建困難
曾協助啟明街41號至51號舊樓成功申請需求主導計劃的九龍城區議員潘志文說,提升申請門檻後,將大幅增加業主重建的困難,質疑市建局是因財務考慮而部署退場。
曾成功申請計劃,最後卻觸礁的土瓜灣道項目業主徹迴稱,由於業權分散,當初集齊67%業權已很困難,若增至80%,肯定更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