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營收破4億創紀錄
上座率居亞洲第一
由網易和全攻全守和體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調查撰寫的《中超聯賽商業價值報告》昨日在北京發布。這份報告稱2014賽季中超營收突破4億元,創下中超歷史新高;另外中超上座率高居亞洲第一。但報告也稱,各俱樂部收支失衡,經營模式仍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
報告稱,中超公司今年的整體收入將突破4億元大關,成為職業化以來收益最高的一個賽季。賽季初,中國平安以每年1.5億元的金額簽下中超4年的冠名權,創下中國足球職業化聯賽冠名費用的新高。目前,中超公司的贊助商已經突破10家,從贊助金額來看,中超聯賽開始進入黃金時代。不過,同贊助收入由去年的1.89億元猛增到今年的4億元相比,賽事版權收入僅由去年的3600萬元漲至今年的3866萬元。
調查數據顯示,中超聯賽今年的上座率達到場均1.8萬餘人,上座率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10。中超公司通過一個賽季的運營實現分紅,每家俱樂部得到的分紅由去年的570萬元漲至今年的突破1000萬元。俱樂部分紅的增加,是因為中超公司淨利潤大幅提升。
報告還發布了中超各俱樂部總體經營收入同樣也有很大突破。報告稱,今年中超各俱樂部的總收入突破20億元,總收入超過億元的俱樂部由去年的魯能和恒大的兩家猛增到今年的7家,除了恒大、魯能外,富力、申花、貴州、國安以及上港均跨入這個行列。
僅5隊盈利
不過,雖然中超各俱樂部的收入大幅增加,但中超俱樂部總體仍處於虧損狀態,只有5家俱樂部實現盈利,分別是廣州恒大、貴州人和、上海上港、上海申鑫以及廣州富力。
報告稱,今年中超球員的薪資總額達到17.81億元,有7家俱樂部球員薪資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3家俱樂部的薪資超過2億,恒大的薪資最高,達到2.88億元,魯能薪資次之也達到2.86億元,國安排在第三達到2.09億元。球員收入大幅增加,導致中超各俱樂部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于支付球員薪資。不過在教練薪資方面,因為中超教練三年來第一次出現外籍教練人數不過半的情況下,出現了小幅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