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已拉開帷幕,美國總統奧巴馬不但打破對APEC一慣懶懶閒閒的態度,而且一早就表示鐵定要參加,其實奧巴馬是意在會議後與中國舉行的雙邊峰會。美國對這次峰會非常重視,而且期望甚高,高到竟然逼令日本改變國家政策,在釣魚島立場上來個180度大轉彎。
民主黨元老促締美中憲章
看美國的政策,其實毋須看其總統和幕僚們說什麼,而是看其幕後老闆說什麼?奧巴馬的老闆便是著名的美國「三邊委員會」,這是一個對美國政界尤其是民主黨政府有不容抗拒影響力的組織,台前成員有前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等公眾人物,正是這個組織募集到美國史上最龐大的競選經費,將名不見經傳的奧巴馬推上總統寶座。
11月6日,美國《政治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網站發表了一篇名為〈是時候對中國全新開放——與布熱津斯基的問答〉的文章, 這位媲美共和黨智囊基辛格的全球戰略大師說道:「由於普京入侵東歐以及中東的血腥漩渦,世界體系將陷入比此前更加深刻的混亂之中,唯一能夠阻止的力量是,地球上的兩個大國——美國和中國——能夠意識到,它們必須攜手應對這一切。因此,他呼籲美中簽署《太平洋憲章》,效仿1941年8月英美簽訂的《大西洋憲章》……以應對當前以及正在出現的地緣政治危機」。布氏還認為,雖然英美價值觀一致而中美價值觀存在差異,但「今天的美中其實在全球問題上(比當年的英美)更加趨向一致」。布氏還以兩國經濟關係說明美中簽署《太平洋憲章》的必要性。
這就是奧巴馬北京之行急於要得到東西,至少要得到中方的認同。
普京言論顯野心威脅美歐
近來,西方媒體紛紛提出,「普京送他的戰鬥機到歐洲,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聯繫到普京「一日攻佔五國首都」,以及為烏克蘭不惜動核武的言論,還有「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誓言,《華爾街日報》的結論是「沙皇普京想要的是一個俄羅斯帝國」。再聯繫到俄羅斯的歷史,美國人和他的歐洲盟友真是背上淌汗。
歷史上俄羅斯曾多次大脹大縮。19世紀初從土耳其手上奪得克里米亞和黑海出海口,後遭英法聯軍打擊趕緊吐掉。蟄伏半世紀後再度擴張,不但重奪克里米亞,還一度將波蘭和芬蘭納入版圖。一戰與德國簽訂的布列斯特條約,將邊界退到與今天邊界相仿,只保留半個烏克蘭。二戰後再膨脹,建立了龐大的蘇聯帝國,把軍隊駐守到今天德國中部的易北河。蘇聯解體後又大幅收縮。令歐洲人恐懼的是,俄羅斯每一次大收縮後,新的擴張都將邊界推向歐洲的更深處。俄羅斯人有很頑強的民族意志,生活於高寒地帶令其養成要麼前進要麼死的強悍性格。
華陷俄美間拉鋸亦危亦機
只有建立強權,才有俄羅斯生存的條件,這是普京的信條,而其基礎則是強勁的油氣出口能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小布殊總統抬高油價變相放生了俄羅斯,恨得布熱津斯基將其評分為E,其父和克林頓兩名前總統則可得到B和C分。
普京深明美國意圖,近日派出萬多噸的莫斯科級巡洋艦到南海演習,明顯有警告中國不得有異心意味,而且北邊揑着向中國供油供氣的開關。且看中國如何接招?並化巨大壓力為巨大機會,為中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