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90後是輕鬆、樂觀的「社交一代」,80後是保守、分化的「重商一代」,70後是現實、進取的「中堅一代」,60後是優越卻不安逸的「現實一代」, 50後是懷舊、閒暇卻不優越的一代。這是日前發布的《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對不同年代群體的集中描述。
負責該項目的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桂勇博士介紹,數據的蒐集工作歷時8個月,覆蓋1800名網絡用戶。項目組通過分析樣本用戶在近兩年發布的所有微博文章,就社會議題、社會情緒、群體認同與網絡行動、社會思潮等問題,進行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學歷等方面研究比較,形成《報告》。
90後:社交一代
90後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最為樂觀的群體,76.7%的90後對未來政治持樂觀態度,85.7%的90後對未來經濟持樂觀態度。數據顯示,90後熱衷「娛樂」,對社會議題的提及率和關注度在五個代際群體中相對較低,但滿意度相對較高。
90後是最愛在網上消磨「閒暇」時光的代際群體:95.2%的90後用戶時常在微博上「記錄生活」;92.8%的90後時常在微博上「分享心情」;92.0%的90後時常在微博上「消遣娛樂」;這三項的比例均為五大群體中最高的。
90後社會心態相對輕鬆,諸如「社會不安全感」、「不公平感」、對「官、富、專業技術人員及知識分子」等負面情緒在90後中出現的頻率均是五大群體最低,但其「生活壓力感」、「被剝奪感」卻相對突出。
80後:重商一代
80後是對中國「未來經濟」最為樂觀的代際群體:數據顯示,80後群體中,有19.4%的人對中國未來經濟「非常樂觀」,70.6%表示「謹慎樂觀」,僅有10%的人持悲觀態度。
數據顯示,80後最善於利用互聯網進行社交和營銷。70.0%的80後時常在微博上結交朋友,維持朋友圈,此比例比50後高出約14個百分點;50.1%的80後時常在微博上進行營銷推廣,此比例比50後高出約31個百分點。
80後的網絡行動主要集中在個人經濟利益上,其所參與的個人維權頻率在五大群體中最高。此外80後對收入分配關注度較高,滿意度卻較低。
70後:中堅一代
70後表現相對中立、保守,對社會公共議題提及率高,關注的持續性強,對「房價」(29.9%)、「戶籍」(14.3%)、「食品」(22.0%)、「收入」(21.0%)、 「就業」(14.0%)問題的提及率在五大群體中均為最高,除了對「養老」和「醫療」的提及率與關注度不如50後、60後群體,70後對於各類社會公共議題的提及率均保持在五大代際群體的前兩位,充分體現了70後作為社會「中堅一代」的存在價值。
數據顯示,70後經常在微博上蒐集資料進行學習,41.1%的70後在微博中表現出自我提升的傾向。
70後具有強烈的「發展效能感」和「社會優越感」,同時負面社會情緒也比較突出。
60後:現實一代
60後是在網絡抗議中與其它微博帳戶互動最頻繁的群體,其@意見領袖、政務微博、媒體微博、其他階層微博的頻率均居於五大群體之首;且60後的網絡「攻擊性」較強,是最容易與人爭辯的群體:10.1%的60後曾經在微博中與他人進行「罵戰」,這一比例在90後、80後、70後、50後群體中分別為1.9%、3.4%、6.6%、0.0%。
數據顯示,60後認為自己生活舒適安逸的比率為52.7%,是五大群體中最低,這多少揭示了60後相對焦慮、不安的群體特點;安逸度雖不高,但60後的優越感卻最強,壓力感與成就感並重。
50後(及以前):閒暇卻不優越的一代
50後在網絡上消磨「閒暇」的頻率僅低於80、90年輕一代,與此同時,50後也是最不善於利用網絡社交、商業推廣的代際群體。
數據顯示,50後的「相對剝奪感」較強,「優越感」較弱,其安逸的生活感受可能大多來自於相對充足的閒暇時間和相對改善的社會保障。此外,相對年輕人而言,50後更渴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