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題】
聚會中有朋友出了一個謎語,你會……
(A)努力想出標準答案
(B)直接放棄,請朋友說出答案
(C)認為沒有標準答案,根據自己的邏輯想一個合理的答案
教師常常說我們應多角度思考,不應背標準答案,只要答案言之成理,考試同樣可得分。北宋時,有名年紀小小的學生已明白這道理,即使不清楚問題的正確答案,卻懂得運用小聰明作答,讓大人非常驚訝。
王元澤(1)數歲時,客有以一麞(2)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麞,何者是鹿?」雱實未識,良久(3)對曰:「麞邊(4)者是鹿,鹿邊者是麞。」客大奇(5)之。——《夢溪筆談.權智》
【註釋】
(1)王元澤:王雱,字元澤,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兒子
(2)麞:同「獐」,外形似鹿而較小的動物
(3)良久:花了一段時間
(4)邊:旁邊
(5)奇:驚奇
【歷史故事】
王雱小時候,曾經有客人帶來一隻獐和一隻鹿,因為獐和鹿外形相似,客人想考考王雱,於是問他:「元澤,籠子裏哪一隻是獐,哪一隻是鹿呢?」年紀小小的王雱未見過獐和鹿,但聰明的他沒有被難倒,過了一陣子,他巧妙地回答客人:「在獐旁邊的是鹿,在鹿旁邊的是獐。」客人都對他的答案感到非常驚奇﹗
【做一做】
(1)「同籠」是什麼意思?
(A)朋友(B)同樣性格(C)同一籠子
(2)根據內文,「王元澤裝作不知道哪個是麞、哪個是鹿。」這句話正確嗎?
(A)正確(B)錯誤(C)無從判斷
(3)客人為什麼對王元澤的答案感到驚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考你﹕麞與鹿】
猜猜以下哪隻是麞、哪隻是鹿?(見圖3)
考起王元澤的動物是獐(麞)和鹿,獐是源自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鹿科動物,性格膽小,行動迅速,後腿較前腿長。雄獐沒有一般鹿科雄性皆有的角,卻有獠牙。獐的頭部又尖又小,成語「獐頭鼠目」即形容人相貌醜陋,神情狡猾。
文: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