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港矛盾怎麼辦?
中港融合之路,回歸以來跌跌撞撞,回歸前,港商大舉北上投資設廠,回歸後,國企紛紛進駐香港。自由行等融合政策協助香港在SARS後恢復經濟,同時又助長了內地資金湧港令樓價急升,旅客迫爆社區,將回歸以來埋藏底下的中港深層次矛盾一次過引爆,加上政改爭拗,亦令港人思考「一國兩制」應如何走下去。本報以系列報道,嘗試為兩地融合問題提供新思維。
【商舖篇】
沿荈]馬地成和道走,左邊是一排地產代理舖,右邊有多間連鎖化妝店,10年前這堥漅ヲO賣家電、檀香和有名的齋堂「佛有緣」,但隨茼菪悁皝C客湧到香港,一街商店被炒賣轉手幾回。地方小店已不敵貴租而幾絕[。唯獨老東主李龍亨的「普文文具」,47個年頭屹立不倒,近年不少炒家向他問價,毗鄰店舖更以「天價」3800萬元轉手,李龍亨不諱言「確實係唔知賣幾多支筆先賺到」,但他卻不為金錢所動,理由很簡單﹕「一個細路仔出世,湊到佢40幾歲,你捨唔捨得賣?」
過去10年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零售樓面增長緩慢,10年來自由行湧港購物,由前往尖沙嘴、旺角和銅鑼灣等遊客區,擴展到上水、屯門和沙田新市鎮,地區街坊店變成連鎖店,藥房藥行多過便利店。一些自置物業的商舖店主,在重建和收購等「一硬一軟」的政策和誘因下選擇離場,租舖者則難敵加租無奈結業。
67年開業 89年買舖定居
與銅鑼灣僅相隔數分鐘路程的跑馬地社區,卻有一間「反市道」而行的文具舖。850呎店舖,今時今日賣盤值3800萬元,放租可月賺8.5萬元,但業主兼老闆李龍亨選擇每天回來準時開店,哪怕你只光顧數元的一支筆、10多元的原稿紙,或數十元的筆盒,他也面帶微笑,與街坊噓寒問暖。
1967年開業的普文文具,李龍亨自八九民運樓市低潮後,便選擇自置舖頭「定居」。面積雖小,文具店卻五臟俱全,分了4條巷售賣上千種產品,李龍亨笑言「合埋眼都摸得到鶱銕蛂v,「我]無電腦謘A全部靠人腦,你話要乜洁A我帶你去搵,咁多樣洁A靠自己記」。
說起文具,李龍亨滔滔不絕,恍如提起老友,「舊時多學生褻R擦膠、鉛筆、木顏色筆,不過瓥]計變鬫n多喇……舊時你讀書有冇用過ABC擦膠?人]?家好想搵,四五十歲鴾H入蟆搘穧傖N。梗係無啦!齯擖誑J做鵅A早就無」。
至於毛筆、「上大人孔乙己」的毛筆帖,以至粉筆及原稿紙,早已變成「無乜市場」的文具。原稿紙更只剩「街坊」蔡東豪購買,本可絕[,但李龍亨說,「開店就是想服務街坊,希望人]薇黺R到想要鵅A應該多元化齱v。
倘租金8.5萬 須賣萬支原子筆
李龍亨說,17歲已想經營文具店,取名「普文」正因自己是一個「普通文化」的人,「做不到大事,但又想做些幫到人、又有文化氣息鵀瘛~」。現在文具舖一做50年,他說,當年八九後買舖,他無考慮過離開收山,相反向銀行借貸百多萬元買入舖位繼續經營。
現在其舖位升值了30多倍,市值3800萬元,即使放租,每月收入亦可高達8.5萬元,以7元一支原子筆計算,每月要賣出1.2萬支,不過李龍亨說,就算租給別人好過自己做,也不會放盤,「不過就是唔捨得。好多人都問,你做得咁辛苦,做蟆腆A,但我就諗,再做鴷啦」。
不想社區剩連鎖 「錢夠就可」
地產代理近年不斷造訪,李龍亨都一一婉拒,「可能有齯H買舖薛賳瞗A但如果唔想賣,你理得佢做咩,只係成日覺得,唔做真係有囓i惜,一個細路仔出世,湊到佢40幾歲,你捨唔捨得賣?」
整條成和道只剩下這間「老字號」,跑馬地街坊全都認識他,人人叫他「老闆」。「李老闆」笑言,他不是什麼抵抗大市場的偉人,只是在他眼中,「錢足夠就可以,唔係咁緊要」,「最緊要幫到人,自己找到興趣,見到學生哥又可以傾擸U,又夠開心」。
李龍亨也不希望自己的社區只有一式一樣的店,「賣了舖就會變連鎖(店),好似你?家唔會想去銅鑼灣,以前有唔同商店,?家全部是金舖,賣手表;舊時你阿媽去鶣袪R對襪畀你返學,?家係去買金勞」。伴隨他經歷大半生的老闆娘亦支持丈夫不要賣舖賺錢,訪問完結,老闆娘恰巧回到店內,靜靜地收拾貨品,幫他招待客人,李龍亨笑說,「佢成日都驚我辛苦,叫我退休,知佢蚨礡A我就同佢講,做鴷啦,唔好賣住啦!」
【系列之三】
明報記者 鄭穎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