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婚戀網站上的國慶相親會,到都市白領階級抱怨假期的「隨禮潮」,十一長假中的「婚戀經濟」已成為「黃金周」的特有現象,愈來愈多的「節奴」被牽蚖韝l走。有人被喜帖炸得滿天飛,整月薪水幾乎全泡湯。
近年來,每逢節慶,中國結婚潮衍生出的「人情支出」常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每逢佳節被吸金」的節假,也讓許多「隨禮族」感到頭大。從9月初到10月初,開學季的升學宴,中秋節的送禮風,國慶節的隨禮潮,有網友戲稱為「人情月的三連殺」。
中新網報道,今年國慶長假,在北京工作的孫浩夫婦,原本計劃搭飛機回浙江老家,但是為節省開支,兩人臨時決定坐火車回去。孫浩夫妻兩人月收入加起來有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但是在國慶回家支出中,交通費、婚宴隨禮、親朋禮品,光是這3項就要花6000多元。
「現在知道自己除了是『房奴』、『車奴』,現在還成了『節奴』」。孫浩說,即使假期不回家,一些隨禮也免不了,「這就是還債,人家當年給你,現在你就算去不了,也得託人帶去。」
「黃金周若不是在相親,就是在趕往相親的路上。」在北京一家外商公司工作的劉黎感慨說,儘管在他人眼堙A自己擁有「海歸」、「外商白領」等許多令人羡慕的亮麗光環,但忙碌的工作讓29歲的她仍處於單身。父母今年已為她安排10多場相親,好不容易十一假期到來,老爸老媽再為她加上3場,還包括1場團體相親。
劉黎的現況只是冰山的一角,北京光是在長假期間的集團相親就超過10場。不但在城市,鄉下相親也一樣火熱。甚至因為排不出時間相親,最後只得在男女分別前往自己的相親途中,臨時在村口安排的「臨時相親」。
杭州一家婚慶公司的徐寅說,7天長假,公司辦了8場婚禮,光是十一當天就有2場。他說,春秋兩季都是結婚旺季,以前有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還可以分流,現在只剩國慶長假,年輕人難得有長假,全都擠在這時結婚,「人家忙結婚,我專門看人結婚」。
從1999年首個國慶「黃金周」開始,10多年過去,集中休假的假日制度帶來了假期經濟,也讓更多人為了如何安排假期活動而感到頭大,不但自己無法掌握假期,反而成了被假期壓得死死的另種「節奴」,而且問題愈來愈嚴重,至今依然無解。人們生活在這樣變了味的「禮尚往來文化」下,產生「節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