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時事漫話﹕地溝油 難檢測
答題指引
通識百科﹕公義詮釋有別 引發社會矛盾
何謂社會公義?
當年今日﹕About Liu Xiaobo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世界公民﹕你想社區Dream City

【明報專訊】鬧哄哄的新界東北發展爭議,政府打算發展3個新市鎮,包括坪輋/打鼓嶺、粉嶺北和古洞北,佔地約700公頃,撥作建公營房屋的土地佔約40公頃,加上特首梁振英曾提倡以較寬鬆的入境程序讓內地人進入邊境發展區,如此種種皆引起市民疑慮,擔心新市鎮淪為內地富豪後花園,未能紓緩本港日益嚴重的房屋問題。

事實上,香港市民這10年間愈發明白自己是社區的主人,面對社區的發展變化,如俗稱囍帖街的利東街清拆重建、天星碼頭拆卸遷移等,皆讓我們思考社區急速發展帶來的問題,對社會各階層的影響,及何謂宜居城市、理想社區。從生活素質的角度來看,環境美觀、交通便利、空氣清新、文化氣息、社區網絡都是考慮因素,但要打造這樣的社區,單靠政府或地產商可行嗎?

新市鎮規劃藍圖不完善

天水圍是政府和地產商打造的新市鎮,自90年代初起,約30萬人搬入天水圍新市鎮,大部分是基層市民、綜援家庭、新移民、單親家庭。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天水圍的基本設施卻嚴重不足,社署在2002年3月才正式成立天水圍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就業方面,區內欠缺工作機會,居民到港島或九龍工作路途又遙遠;此外,領匯管理的商場以中高檔為主,與該區居民的消費能力錯配。新市鎮的規劃藍圖有欠完善,社區的設施和發展未能配合居民,特別是貧窮人士和弱勢社群的需要,以致街坊未能安居樂業。

因地制宜 帶動鄰舍精神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認為,城市規劃聽起來很專業,但其實人人都懂得規劃,她曾說﹕「隨便找來一個老街坊也能告訴你,社區哪個位置最適合乘涼、哪個位置人流最多適合擺賣。Place-making(地方營造)是人天生的本領,我們就是懂得因地制宜地生活。」這點可見於天水圍居民自主組織的天光墟,小販在明渠周邊的橋上或行人道上擺賣,售賣便宜的日用品如衣物和文具、新鮮食物如蔬菜和肉類;墟市不但為低下階層創造就業機會,亦為居民提供較便宜的購物選擇,增添區內的生氣,帶動鄰舍精神。

不過,2012年政府在天水圍開發「正式」的墟市天秀墟,選址較為偏僻,早期營運時被批評規管太多、配套不足,令人流稀少,檔主入不敷支。若果政府當初推行這項計劃時,多諮詢和採納居民意見,相信更能切合社區的需要,達更佳效果。

回歸後 貧窮趨向地區性

貧窮問題與社區規劃息息相關。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者周永新在《真實的貧窮面貌──綜觀香港社會60年》一書中提到,回歸之後,貧窮出現在各類家庭和年齡組別之中,而且趨向地區性,某些地區總排在最窮地區的前幾名﹕深水鶠B元朗(包括天水圍)、葵青、黃大仙、離島(主要是東涌)、屯門、觀塘。周教授認為地區扶貧不能靠派錢,最有效是令地區「恢復生機」。以深水鶿馬牷A區內多小店舖,如五金店和各式零件舖,為區內低學歷人士提供就業機會。若以扶貧為名引入大型商場,減少小店數目將會適得其反,扼殺小市民的生存空間。此外,觀塘、黃大仙、葵青區住了大量獨居長者,與其單單派發長者津貼,政府更應思考如何利用社區資源,加強這些地區的老人工作,提升互助精神。

土地發展議題不單是地理科或經濟科的探討內容,當中涉及的持份者角度分析和權力關係其實非常適合於通識課堂中討論。樂施會剛推出了一副關於社區發展的棋盤遊戲,玩家可代入不同居民的角色,經歷香港社區發生的大小事件,面對重建、清拆,同學要深思如何保留有價值的文化和事物,兼顧不同持份者的訴求,才能成為真正的大贏家。筆者希望這副遊戲棋可鼓勵更多同學關心我城的地區民生議題,積極為弱勢社群發聲,建設理想社區。

◆遊戲資料見樂施會「無窮校園」網站﹕www.cyberschool.oxfam.org.hk

■相關概念

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

聯合國在1963年對社區發展作出的定義是「人民與政府群策群力的過程,目的在於改善社區的經濟、文化及社會狀G,對國家的進步作出貢獻」。社區發展不應只考慮經濟或發展成果,亦應茩垂堨萿幫洏豪酊滲鄐O,照顧當中的弱勢社群,尊重多元性,讓各社群均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實踐自我潛能,從而拉近貧富差距。

文﹕樂施會

 
 
今日相關新聞
世界公民﹕你想社區Dream City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