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憲政史創下最長議長任期的河野洋平,向來是日本政壇知華派的代表,亦因發表過向「慰安婦」道歉的「河野談話」,而被形容為鴿派政客。雖已退出議長職,但河野當年領導自民黨的影響力仍在,他對現時中日關係倒退到「冰點」大感可惜。不過,他認為安倍所代表的日本右傾化趨勢,現已過了頂峰,危機感雖逼令日本社會右傾化,但中國經濟對日本極之重要,安倍亦感到壓力;中日兩國只要堅持交流,加強理解,困境總能跨越。明報記者
指安倍談歷史問題應更慎重
對於中日兩國的爭端,河野歸納為兩點,一是參拜靖國神社,靖國代表的是歷史問題,「中國希望日本有正確的歷史觀,最好能有公開的口頭表示」;另一個是「尖閣諸島」(釣魚島)問題。河野指出,釣魚島問題現時難以解決,雖然對於中國的訴求,日本國內明白的人是壓倒性佔多數,「但因為這是日本的核心利益,無法立刻有回應,儘管如此,維持至今的狀况,不會進一步升級,這就是日本的回應,要看中方如何理解了」。
日人應繼承村山講話
不過,他認為靖國神社所代表的歷史問題,卻相對易解決。「日本在過去犯了錯,發動戰爭,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中國人民遭受了很大的苦難。」日本人普遍對此有明白認識,日本的歷史認識應該繼承村山講話,如果安倍可以這樣說,會大幅改善日中關係。「在歷史問題上,安倍首相的發言應該更加慎重。」
對於首相等官方人物的參拜問題,河野認為靖國神社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應該建立新的,誰都可以來參拜的無宗教追悼設施,外國人也好,日本人也好,都能參拜」。
解靖國問題:建無宗教追悼設施
他出,靖國神社畢竟是宗教組織,國家權力介入要求分祀的權力是沒有的。但應建立中國首腦也能來參拜的設施,像韓國和美國那樣的國立墓地。「這樣日本的領導人也沒必要再去靖國神社,天皇陛下也有可以去追悼的地方。」現時日本天皇一般於8月15日與遺族會一起,在東京武道館這類臨時設施舉行追悼儀式。
河野坦言現時「日中走到今天的地步,我也覺得相當遺憾」。但他認為已去到最差地步,未來開始改善,「據我了解,中日雙方都絕對不想惡化關係,都希望友好」。
「倘中國歡迎 日可增投資」
他稱,目前來日本的遊客大多是中國人,在銀座商業街上走的都是中國人,遊客增長得很快,說明中國人很想來日本旅遊,政治家也會看到這點。另外,雖然現在日本到中國的投資減少了,不過如果中國歡迎的話,日本的投資還會增長,可以恢復甚至超過從前,對中國經濟也有益,政治家正愈來愈明白這點。
「雖然原則不能改變,但也有這些改善方向,只要是對本國有利的。」對於日本來說,也有很多想去中國的人,日本到中國的航班最近也增長得很快,而且是從日本各地的機場飛到中國各地的機場。日本對於自身未來經濟能否變好,並沒有自信,並且逐漸明白與中國這樣又是鄰國又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國家建立良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壓力,安倍首相也感受到了。輿論調查也能反映出來。比如有關安倍對中外交,認為對中貿易應該加強的人在增加,另外安倍的支持率也在下降。」
日本社會要求中日和解的聲音亦開始對安倍帶來影響。「今年8月15日(安倍)沒有去參拜靖國,這也是做給中方看的一個姿態。」
盼11月APEC成兩國首腦溝通開始
河野說,中國和日本一定要加強交流,互相了解是最重要的。11月的APEC首腦會議,中國作為東道主相信從禮儀上也會和安倍見面。日中也必須會面,雖然這個見面能有多大的意義不得而知,但希望成為兩國首腦溝通聯絡的開始。
河野又分析稱,現時在日本國會自民黨佔壓倒性多數,作為這個黨的總裁,安倍的指導力很強勢。儘管如此,任何政策也要在國會經過兩黨討論。即使是集體自衛權,安倍最初想做的和最後通過的有很大差距,加了很多限制,並不是他當初想要的,可以發揮的範圍很小,甚至有人認為這種集體自衛權解禁其實和從前沒有什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