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實行強迫教育,孩子上學是必然的事,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接受教育可能仍是奢侈的願望。來自瑞典的女教師Hilde Back多年前以獎學金資助肯尼亞學童Chris Mburu,徹底改變他的一生。現為聯合國人權律師的Chris,以恩人的名字成立了基金繼續資助小孩就學,把愛心傳給下一代。
窮學生受助 哈佛畢業任人權律師
美國電影人Jennifer Arnold畢業於非洲肯尼亞的University of Nairobi,主修非洲史。由她執導的真人真事紀錄片A Small Act(《小愛心.大奇蹟》)的主人翁Chris Mburu正正就是土生土長的肯尼亞人。他雖然很努力學習,但因家境貧困未能升讀中學。可幸的是,他因成績優秀獲得私人提供的獎學金資助,而資助他的是來自瑞典的女教師Hilde Back。Hilde提供的資助只是微小的個人付出,卻為Chris的生命創造奇蹟,改變他的命運。憑着難得的學習機會和自身努力,Chris後來升讀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主修法律,畢業後更成為聯合國人權律師(human rights lawyer)。他未有忘記當年如何靠着獎學金升學,現時自己能力所及就設立以Hilde Back為名的獎學金,資助背景與他相似的學生。3名肯尼亞學生Kimani、Ruth和Caroline參與競逐此獎學金,經過考試後由Kimani奪得,Ruth和Caroline則獲得此紀錄片的製作團隊資助繼續學業。
識字率87% 百萬學童未能入學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The World Factbook的資料,非洲肯尼亞人口約4500萬,當中只有2.7%為65歲或以上,佔最大比例的是14歲或以下人口,約有42.1%,而25至54歲者則佔32.8%。肯尼亞人均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為1800美元(約14,040港元)。2012年,樂施會形容該國95%人口生活在國家貧窮線以下。常說教育是脫貧的方法,肯尼亞政府近年也投放愈來愈多資源在教育上。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當地政府積極發展教育事業,2010年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7%,達到國際平均水平(香港的教育經費比例為GDP的3.5%、美國為5.4%、英國為6.2%)。另外,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的資料,截至2010年,肯尼亞識字率(literacy rate,即15歲以上能閱讀和寫字的人口)佔總人口的87%。該國仍有近100萬學童未能入學,雖然已比1999年的數字下降一半,但女孩受教育的機會一般比男孩低。
84歲老兵爭取受教育權
肯尼亞政府2003年實施免費小學教育令不少人受惠,其中退役老兵Kimani Maruge的故事也在2010年被拍成電影The First Grader。Kimani年輕時參與反殖民起義,行動失敗後成為階下囚,從未有過讀書機會,所以直到老年也目不識丁。但他深明教育的重要,曾說「I have suffered so many problems from being uneducated. People used to cheat me when I bought goods(我因沒有受過教育面對很多問題,買東西時常被騙)」。他2004年以84歲高齡入讀小學,卻被當地人視為笑話,覺得他剝奪其他孩子讀書的權利。唯一支持他的是該校的老師Jane Obinchu,後來他們二人積極爭取平等教育權利,Kimani更在2005年獲邀到聯合國演講。在演辭中他道出心中的願望﹕「I want all children in the world to be educated. That is what I really hope to see(我希望所有小孩都能接受教育,這是我最想看到的)。」
■多層思考
1. 獎學金對Chris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
2. 你認為教育有何重要?
相關概念
普及教育(universal education)
教育機會(access to education)
人權(human rights)
文﹕鄭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