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黑人名宿:種族背後 還有階級戰爭
美國著名前NBA黑人籃球巨星「天勾」渣巴(Kareem Abdul-Jabbar)在《時代》網站撰文,質疑將今次騷亂潮聚焦在種族主義是見樹不見林,背後更重要的是貧富懸殊引發的「階級戰爭」,文章節譯如下:
弗格森近期騷亂會成為針對種族不公的抗爭之轉捩點,還是一些大學研究生未來鑽研21世紀初公民暴動的論文的小小註腳呢?答案可在1970年5月找到。
你大概聽過肯特州立大學槍擊案:1970年5月4日,俄亥俄國民警衛軍向大學生示威者開火,導致4死9傷,其中1人終身癱瘓。社會怒火迅速延燒,全國400萬學生罷課,逾450間院校被迫關門。數日後有10萬人在華盛頓大示威,爭取中止越南戰爭、種族主義、性別偏見及政治建制的無知信念。
警反應過度 貧窮是主因
但你大概未聽過杰克森州立大學槍擊案:同月14日,警察在這間黑人居多的大學對付反戰示威,令學生2死12傷,卻未在社會上泛起漣漪。
我們稱為「歷史」的無情巨獸將之吞噬,將它從國民記憶中抹走。除非我們想弗格森暴力同樣被吞噬,否則不能只將之理解為又一次有系統的種族主義,亦要注意其另一面——階級戰爭(class warfare)。
種族主義的爭論會轉移美國人的視線──膚色不是令警察反應過度的主要目標,貧窮這個像是伊波拉級數的苦楚才是主角。當然,許多美國人都覺得,某一膚色人種如同貧窮,貧窮又如同犯罪,弔詭在於連窮人都有此錯誤概念。
美國官方統計有5000萬人活於貧窮線之下,若他們組織起來追求共同經濟目標,影響將舉足輕重。所以最富有的「1%」亟力利用移民、墮胎和槍械管制等煽情議題轉移窮人視線,令其不會察覺自己一直被騙。
方式之一是散播假消息。PunditFact新近媒體評分中,霍士及霍士新聞頻道的報道60%虛假,NBC和MSNBC則達46%。這就是「新聞」了,朋友!
弗格森騷亂期間,霍士新聞大字標題寫上「忘記馬丁路德?金教誨/密蘇里示威者轉向暴力」,那他們會否在小布殊入侵伊拉克時寫上「忘記耶穌教誨/美國放棄不還手殺千萬人」呢?若觀眾接收的信息來源腐化,又怎能在民主中作出理性選擇?他們做不到。這正是「1%」控制其餘「99%」的方式,更甚者是個別政客和企業家會共謀令窮人留在原地。
1%富人用煽情議題轉移視線
《飢餓遊戲》等敵托邦式書籍和電影近年大熱,不僅反映青年對權威人物的失望,那解釋不了它們為何受20多歲及更年長者青睞。人們去看當奴修打蘭在《飢餓遊戲》演出(飾施惠國總統史諾)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投射對美國的冷血總統如何不惜輾過窮人頸項,也要保護富人的不滿──在一個「1%」變得更富有而中產處於崩逝的社會,電影情節聽來栩栩如生。
可是,有別於團結對抗真正敵人——一無所成的政客、議員或其他操權者,我們落入自相殘殺的陷阱之中,浪費力量與盟友而非敵人戰鬥,而問題不只在種族和政黨,還有性別。
沒錯,一竹篙打一船富人並不公平,有個別超級富豪極為支持社區,謙遜地協助其他人,但那些遊說減低食物補貼、不肯紓緩年輕學生負債或取消失業補貼延期的大批千萬或億萬富豪,則是另一回事。
需更多示威 動員不同背景者
我不是說弗格森的示威不正當,相反全國需要更多示威。我們的「肯特州立大學」在哪裏?要做什麼才能動員400萬學生和平示威?因為有它們才能觸發真正改變。
中產需要加入窮人,白人需要加入非裔美國人,一起大型示威,從而踢走貪腐政客、杯葛剝削性商業、通過法案推廣經濟平等和機會,並懲罰那些用我們財政來賭博的人。否則,我們得到的只會是政客名流的所謂同情和憤慨。倘若我們沒有一張確切寫上我們想要改變和如何做到的清單,我們就只能一再聚集於被謀殺的孩子、家長和鄰居的屍體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