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肝癌分期 增病人生機
【明報專訊】肝癌為本港第3位癌症殺手,每年有1400多人死於肝癌,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香港大學醫學院分析3856個本地肝癌病人數據後,發表新的「香港肝癌分期系統」和相應治療指引,預計將可取代舊有「巴塞隆拿肝癌分期系統」,並令整體肝癌病人存活期中位數,提升至16.6個月,升幅達85%。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潘冬平表示,舊分期系統把腫瘤小於2厘米的肝癌分為早期,建議用手術切除,當腫瘤多於一個或入侵血管,則會被分為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只建議進行成效較差的姑息性治療,如經動脈化療栓塞、分子標靶治療。
潘又說,港大分析瑪麗醫院1995年至2008年的肝癌病人數據後,建立新的香港肝癌分期系統和相應治療指引。潘指新系統考慮病人肝功能、身體機能和腫瘤範圍,建議對腫瘤局限在肝臟的病人,即使腫瘤多於一個或入侵血管,亦可藉手術切除腫瘤治療。潘亦表示,隨着更多醫療技術出現,協助進行切除手術,以手術治癒肝癌的機會較以往大。
可施手術病人增兩成
他說,肝癌早期徵狀和胃痛等相似,容易被忽略,七至八成本港病人發現肝臟有腫瘤時,會被舊系統分為中晚期,不建議進行手術,而根據新系統分類,會建議當中約三分之一病人進行手術,令可施手術的病人增約兩成。以肝癌為例,舊系統建議病人接受經動脈化療栓塞,把化療藥打入腫瘤動脈,同時以微粒擠塞動脈以阻斷養分供應,病人5年存活率為18 %,而新系統會建議病人進行手術,5年存活率則為52%,增加近2倍。而新系統的治療指引可將整體病人存活期中位數,由舊系統的8.9個月提高至16.6個月。
65歲的溫先生於去年11月因胃口差求診,發現肝臟有至少4個腫瘤。私院醫生指他有八成肝臟壞死,根據舊系統被評為不適合進行手術,只把化療藥打入腫瘤動脈,同時以微粒擠塞動脈以阻斷養分供應,但未能去除腫瘤。溫再向瑪麗醫院求診,潘冬平建議他進行手術,將右肝切除及左肝局部切除。溫今年3月術後至今未再發現腫瘤,癌細胞指標的甲胎蛋白指數,回復正常水平。
將向公院推介
潘表示,未來會向公立醫院發信推介新分期系統,但強調醫生可以自行選擇參考的分期系統。
醫管局回應會否使用新分期系統診症時表示,有機制考慮在公立醫院引進新治療或診斷模式,包括在相關專科委員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