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聖地藏身社區陋室
各路高手「赴京論劍」
近日,中國選手在「歐洲麻將錦標賽」中僅僅獲得了團體第37名和39名的成績,這讓許多中國人覺得顏面無存。「參加歐洲錦標賽的不是最厲害的人。」北京的一位競技麻將高手對記者說。實際上,中國很多的競技麻將高手都會定期趕到北京參加他們心中「麻將之巔」的比賽。而這項被看作是「麻將之巔」的比賽卻藏身於一處普通的居委會活動室,鮮為外人所知。
這家居委會,就在方莊。
每月從滬「打飛的」赴京過招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段昊是多個麻將活動的自發組織者,也是北京某名牌高校的競技麻將「頭目」,在圈內知名度很高。自從上周中國代表隊在歐洲麻將錦標賽獲得了37名和39名的成績在國內傳開,他就忙着四處解釋,為什麼作為麻將起源國的中國代表隊居然排在30多名。
「普通麻將和競技麻將完全是兩回事。」段昊說,國家體育總局於1998年制定了競技麻將「國標」規則,「會打麻將的人裏,只有1%的人會打競技麻將。」段昊說他們圈內的很多人懶得理這些外行的議論,他們更專注於四處尋找高手對決。
有一位上海的競技麻將愛好者,為了與其他高手過招,每月都會坐飛機趕赴位於北京的「麻將之巔」,在這裏與各位高手過招、「華山論劍」一整天,再趕飛機回上海。
「麻將之巔」月月都會有人前來「論劍」,這位上海高手幾乎每月都不落下,目前保持着前十名的地位。
如他一般的人不止一個。每到「論劍」時刻,這裏就擠滿了從全國各地過來的人,他們的日常身分是大學生、圖書管理員、公務員、教師,還有退休的大爺大媽。此外,慕名而來的還有外國人。
不論身分和國籍,大家相約每月「論劍」日的早上9時,一口氣比試到晚上6時。
「麻將之巔」藏身居委會活動室
傳說中的「麻將之巔」,就在北京方莊芳群園三區社區居委會的一個活動室,這裏每月都會舉辦「方莊聯賽」。屆時,這個活動室會擺上約20張麻將桌,每場4局,個人成績將被組建比賽的「方莊智力麻將俱樂部」計入數據庫。
「方莊排名」則會在圈內傳開,優勝者帶着榮耀瀟灑回家。第二天,大家繼續着上班、上學的普通生活,但坊間已經開始流傳起他們的故事。
在「方莊排名」中,段昊的綜合排名為第二。這是怎樣的實力?本月,他赴日本參加國標麻將日本錦標賽的預賽,過招後名列48人中的第一名,這48人是從全日本打「國標」麻將的人中篩選出的高手。
在這些高手的背後,是俱樂部的創建人周桂君阿姨。她為人低調,暫時拒絕了記者的採訪。社區居委會對記者介紹,這處活動室只在「方莊智力麻將俱樂部」組織活動和比賽時免費提供給他們,平時,這裏也會舉辦社區的其他活動。
據圈內多位競技麻將愛好者介紹,這裏的麻將桌由世界麻將協會以及一些愛好者贊助,場地佈置則由居委會和俱樂部成員義務負責。為了對決方便,每月比賽時俱樂部還會「管飯」,飯費、獎盃製作費等從每人繳納的30元報名費中撥出。
老手對決晚生 經驗對決數據
居委會壓根就沒想過,這裏在競技麻將圈內,成了一些人眼中比歐錦賽等國際賽事水平還要高的地方。但隨着來這個活動室的人愈來愈多。
居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實際上社區內居民自發組織的麻將活動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看到社區裏這麼多人喜歡競技麻將,他們就為組織者周桂君阿姨免費提供了一個活動室作為場地,類似老年活動站。3年前,這裏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俱樂部。
而周阿姨又通過朋友等關係認識了一些高校中熱愛競技麻將的年輕人。年輕人之間再在網上一招呼,大家就都過來了。
日本高手也考慮奔赴方莊
段昊等人就是這樣被招呼過來的,而由於他總去日本參賽,認識不少日本的麻將高手,今年這些日本高手也正在考慮奔赴方莊,把自己加進中國的「方莊排名」。
就這樣,「方莊聯賽」的參賽者既有中老年人,又有年輕人。這剛好符合了競技麻將圈內的現狀。
段昊介紹,參與競技麻將的人群分為兩撥人,一撥人是本身就愛打普通麻將的中老年人,他們在接觸了「國標」後喜歡挑戰這種更高難度的玩法;另一撥人則是喜歡研究理論、用數據分析出牌技巧的大學生。
段昊說,以「方莊排名」為例,每年參賽的大約有幾百人,現在的前十名均在50歲以下。前20名中只有3名在50歲以上。
參加過方莊比賽的統計學專業學生楊政對記者說,在年輕人中,喜歡競技麻將的很多都是理工科專業的人,這群人更喜歡從數據分析方面去鑽研如何能夠「和」牌。
他說,中老年人則更多是靠經驗在打。由於競技麻將的複雜度和難度遠超地方麻將,對於年紀不小的大爺大媽,指望他們成為高手甚至國手,實在有些難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