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鑊機刨魚機解人手荒
飲食業空缺10年新高 兼職月薪直逼部長
【明報專訊】今年首季餐飲服務職業空缺達1.59萬,至少是10年新高,其中中式餐館及酒樓最缺人,共有6009個空缺。有酒樓負責人表示,即使兼職侍應晚間時薪升至60元,月薪高達近1.4萬元,拍得住部長,卻仍難請人。為紓緩人手荒及減少廚房工辛勞,有食肆已引入可自動炒小菜及炒飯的自動炒鑊機,又研製了刨魚鱗機。至於餐飲聯業協會正研究工作流程電子化及自動化,以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首季空缺1.59萬
本港飲食業生意蓬勃,綜合統計處數據,食肆總收益由2005年約565億元,升至去年970億元;但同期職位空缺亦不斷增加,今年首季職業空缺達1.59萬,至少是2005年以來的新高。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實際空缺達2.5萬,部分茶餐廳因成本升,10人份的工作改為9個人做。
自從法定最低工資在2011年5月生效後,飲食業職位空缺及薪金急升,現時空缺較2011年升近1.4倍,同期的酒樓服務員薪金升23%,平均月薪達13,731元,洗碗工薪金則升34%,平均月薪破1萬元。
每名侍應多做2枱客
煌府集團主席陳首銘表示,旗下16間分店最缺侍應及下四門,即洗碗、清潔、樓面雜工及傳菜等。他稱,每間分店最少需10名侍應,每間約缺一半人,即共欠80人,以往一人負責4枱客人,如今或需看6枱客。
他又稱,全職侍應工時長難請人,現八成侍應是「高薪」兼職,早更時薪有40至50元,晚間時薪55至60元,若每月返足25日,早晚更各5小時,月薪最高可達1.38萬元,拍得住月薪1.3萬至1.5萬元的部長,惟仍請不夠人。
聯邦董事副總監督鍾家寶表示,無經驗廚房雜工的月薪由5年前的8000多元,增加至現時1.2萬元,亦請不夠人,冀自動化紓緩人手問題。她稱,近年澳門酒店搶走不少香港廚師,加上年輕人不願入行,旗下10多間分店出品部(即各種類廚師)缺20至30人。
她希望可把廚房的單一工序自動化,如設計腸粉製作機,而樓面則研究加快結帳程序,如引入流動刷卡機。
餐飲聯業協會總幹事譚俠聲表示,本月底向政府申請支援業界發展的基金,邀請專業顧問,研究電子化及自動化,紓緩人手不足,主要涉及人手最短缺的樓面及廚房前線工作,料需時18個月。他稱考慮購買不同機器供業界試用,並製作使用指引供業界參考。
明報記者 邱雅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