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書激起千重浪 再省思貧富懸殊
(見圖)
■關鍵字
(1)貧富差距
顯示社會上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入息差異,反映社會資源分配情况。香港一般採用由家庭住戶收入統計所得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量度貧富差距;數值介乎0至1之間,數值愈大,收入分配差異愈大。香港的堅尼系數由1971年的0.430升至2011年的0.537。按聯合國定義,數值超過0.4的警戒線時,貧富懸殊問題較易引起社會階層矛盾或社會動盪。然而堅尼系數是相對的,反映住戶收入不均的程度,但不表示較低收入者生活素質一定差。
(2)福利主義
根據中華百科全書網頁,實行福利主義的國家,政府在人民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等事項上扮演推動、改革角色,與「政府干涉愈少愈好」的自由放任原則相反。福利措施多基於機會平等、財產公平分配、公眾責任等原則,透過教育及各種對抗失業、疾病、推行社會保障等方法實行。目前國際上主要的福利政策包括立法保障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全民醫療保險;失業救濟金、就業輔導或保險;社會公共援助;採累進稅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