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這張在1907年的報章插圖最能體現卑詩省「排華」的情緒。(溫哥華圖書館歷史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卑詩省華裔加人編年簡史》
卑詩省法律和省議會記錄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社區新聞
 1878年華人罷市罷工抗稅
維多利亞華人最激烈的抗爭:

建成鐵路、協助卑詩省加入加拿大聯邦的華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感激,反而換來了「華人人頭稅」。而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協助加拿大的盟國後,換來的是《排華法》。華人對加拿大的貢獻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換來更為嚴厲的歧視。明報記者陳志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投入英國等「協約國」陣營的中國派出大量勞工,幫助「協約國」維持正常生產。但這一舉措,並沒有為加拿大的華人贏得較寬容的待遇。加拿大反而在戰後引入《排華法》,企圖徹底禁絕華人移民。

1914年歐洲各國陷入混戰,其後擴大成第一次世界大戰。面對嚴重的勞工短缺,英、法等國先後從中國徵召14萬人前往歐洲,補充勞動力的不足。這批中國勞工大部分通過加拿大奔赴歐洲。但在加拿大過境期間,基本上與社會大眾隔離。雖然中國勞工所襄助的是加拿大的盟國,但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贏得加國社會的好感,反而在戰爭結束後,推出更嚴厲的措施,對付華人。

華人人頭稅對於有意進入加國的華人已經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但當時聯邦政府意猶未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推出《排華法》,企圖將華人進入加拿大的門戶徹底堵死。

留在加拿大的華人人數開始下降,加上當年的加拿大華人主要是單身男性勞工。性別嚴重失衡。加國雖然沒有對華人施行種族清洗,但加國華人作為一個族群,其走向消亡,當時似乎已經無可避免。

人頭稅以及《排華法》,將華人入境加拿大的大門嚴密關上。繼續逗留在加拿大的華人也受到不同法律政策的壓制,謀生的空間不斷受到壓縮。不僅部分行業明令禁止華人參與,一些專門聘用刻苦耐勞華人的工種也因為最低工資的引入而開始嫌棄華人。

另一方面,西方各國的經濟在1930年代陷入大蕭條。大量失業的白人勞工把華人當作發洩怒火的對象。整個社會陷入動盪不安的境況。族裔矛盾進一步升級。在1934年,便因為小事故,近千名華人與白人在華埠爆發群毆。

1878年維多利亞華人罷市罷工抗稅

1878年,在維多利亞的華人抗議被針對徵稅,集體罷市、罷工。而這場華人的抗稅罷工與罷市十分具戲劇性,徵稅官員進入維多利亞唐人街,只聽到鑼聲大響,唐人街全部店舖關門罷市,向省府的不公稅款說「不」。

其實卑詩省府一直有政客希望引入省一級的「華人人頭稅」,但由於缺乏法理依據,一直被指不可行,沒有推出。但到了1878年,政客還是強行通過法案,並趕在渥太華否決法令之前,趕緊執行。最初徵稅官還以為華人會乖乖就範,想不到華人的抗爭會如此激烈。

省府引入的法例規定華人不用繳付其他省稅,但每6個月需要購買一張30元的執照(其後削減至每3個月10元)。

維多利亞的徵稅官進入該市的唐人街,企圖徵收該稅款時,卻遇上激烈抗爭。華人拒絕繳稅。稅務人員企圖充公華人財物時,突然之間鑼聲大響,所有華人店鋪紛紛把門關上,整個華埠完全停止運作。第二天,華人商店拒絕接待白人顧客。挑著蔬菜逐家逐戶兜售的華人小販也不知所終,餐廳大廚拒絕下廚。更有甚者,當時白人家庭所僱用的不少華裔傭人離開僱主家庭,直至有大批白人從三藩市抵達維多利亞,可能搶奪他們飯碗之後,這群華裔傭人才願意復工。

華人也派出代表,向清政府陳情,指出遭受壓迫性的剝奪。但在該稅收演變成外交問題之前,法院判定,該稅款越權無效(ultra vires)。

當年的華人雖然處於劣勢,但華人這次罷工罷市,證明華人在卑詩省的經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會任由白人宰割。

當年的白人報章《Standard》驚呼:「這是華人的一場重大勝利。維多利亞的居民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國旗將會在省議會以及詹姆士灣(James Bay)飄揚!」

徵稅失敗後,省府也取消向路過卡里埔收費公路進入內陸的每磅大米徵收2仙的稅款的計劃。

 
 
今日相關新聞
1878年華人罷市罷工抗稅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