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左)及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黃聿(右)分別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及「優秀科研者獎」,未來一年可暫停教學工作,專心研究。(葉家豪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浸大獲國家資助 研毒草藥治病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創堵塞法治胃出血 中大學者奪裘槎獎

【明報專訊】高齡、長期服用止痛藥物等均是患胃潰瘍的高危因素。現行療法是以內視鏡手術斷症及止血,術後服用中和胃酸藥,減低再出血風險,但仍有11%病人會再出血,死亡率達4.5%。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研究血管介入治療,在穿了洞的血管導入線圈堵塞出血洞口,令再出血率減至4.4%,死亡率更減至少於1%。

裘槎基金會昨日舉行頒獎典禮,表揚7名港大及中大學者的卓越科研成就,當中3人獲2014至2015年度「優秀科研者獎」,兩人獲「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兩間大學將利用每名得獎人所獲的90萬元資助另聘講師,暫代得獎者教學一年,令他們可專心研究工作,而每名得獎者可獲6萬元的研究補助金。另有兩人獲頒2013年度「前瞻科研大獎」,各可獲500萬元研究經費。

死亡率銳減至少於1%

香港每10萬人就有約60至110人曾患急性上消化系統出血,當中六成屬胃潰瘍,死亡率約10%,若持續出血,死亡率更升至30%。獲「優秀醫學科研者獎」的劉潤皇表示,90年代的胃潰瘍主流治療法是開刀,在胃部縫針止血,較後期的內視鏡治療可令75%再出血病人免再做手術,他成功透過讓病人在接受內視鏡治療前後,服用高劑量抑酸藥物,令血小板聚集,減低再出血風險。

為進一步減低再出血風險,劉自2006年起為約250名來自荷蘭、泰國及香港的嚴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血管介入手術,當中香港約佔100人,成功令再出血的風險由11%減至4.4%,至今未有病人死亡。但他指出,血管介入治療的材料費用高昂,例如線圈動輒逾萬元,當中未包括診費。

另一學者研運動分泌獲獎

至於獲「優秀科研者獎」的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黃聿,則研究運動時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脂聯素」,對改善肥胖及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的效用,或可證實脂肪組織有助紓緩糖尿病血管病變。

 
 
今日相關新聞
創堵塞法治胃出血 中大學者奪裘槎獎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