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南華早報》周日凌晨向編輯及部門主管發出內部電郵,指總編輯王向偉要求,日後除非有「絕對需要」,否則不得再使用「蝗蟲」(locust)字眼來形容內地人。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向本報證實有關安排,指「蝗蟲」已被人用作詆譭他人,不想此煽動字眼重複出現在日常新聞中,令人認為「蝗蟲」是《南早》認可用作形容內地人的字眼。
學者:報道使用不代表贊成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報道使用「蝗蟲」一詞不代表贊成其主張,既然社會上有人討論「反蝗」,避用有關字眼難以表述,情况像「台獨」一樣,報道台獨不代表支持台獨。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忌諱,又指不同意的字眼不代表要刪去,其實用引號處理便可,反問「法西斯主義」又是否要刪去處理。但有員工認為,有關安排是政治審查,旨在不想令內地人尷尬。
該電郵由高級編輯Paul Buck發出,指近日有針對內地人的「反蝗」示威,內地人又被稱為「蝗蟲」,按王向偉要求,日後在類似情况下,不准再用「蝗蟲」一字,應用較中立字眼如「反內地人」行動,除非「絕對需要」,如直接引述他人的重要說話。該報昨日亦已更新編輯手冊,加入有關指引。
執總:不容種族貶義表述
本報曾致電及電郵王向偉查詢,該報執行總編輯Brian Rhoads回覆,有關安排是負責任做法,指該報不容偏見和帶有種族貶義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