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海水裏的微型單細胞、浮游藻類大量繁殖,藻類含有的色素引致海水變色,這一種自然生態現象稱為「藻華」。不同的藻類色素,令海水變成粉紅色、紅色、褐色、褐紅色、深綠色或其他顏色。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表示,本港水域至少有逾百種原生品種藻類,當中少於5%有毒,部分有潛力提煉為生物燃油。公開大學的實驗室保存了大部分藻類的「種」,存放於強光照射及恆溫30℃至35℃的箱內,有需要可大量繁殖。
漁護署數字顯示,每年約有20至30宗紅潮在香港水域內發生,春季3至5月是紅潮高峰期,夏季較少。1975年至2013年間,吐露港錄得340宗紅潮,佔全港水域36.8%。近年發生紅潮次數有下跌趨勢,去年只有8宗,是自1981年(4宗)以來最少,近年則以2005年最多,全年錄得41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