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癸巳遁隱,甲午奔騰。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馬年《私人訂製》的祝願。從「發展事業多多掙錢」到「尋找緣分早日『脫光』」,無不映射出國人謀求更好生活的願景和為之砥礪前行的決心。
事業謀發展 面對壓力砥礪前行
對於李媛而言,2013年充滿收穫,她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共同建立起一個小家。如今,畢業將滿三年的她希望能在事業上有所突破,創造業績的同時找準自己的方向。她馬年的最大願望是「存款達到6位數」,為今後家庭生活各方面的花銷做好充足準備。在努力掙錢的過程中,李媛也很看重自身的成長,她想在新一年裏學會更多「以前不具備的技能」,讓自己更為充實。
與已經找到「歸宿」的李媛不同,老家在山東的侯朋在上海打拼已近兩年。從事金融工作的他在事業起步階段就能收入過萬,但他不願意裹足不前,「為更輕鬆地掙更多錢」是他的目標。為此,他要尋求進一步提升,通過業餘時間的自學,備考註冊會計師。候朋並想在上海「紮根」,他把今後安家的選擇放到了周邊城市,希望以「候鳥族」的方式降低生活成本。
涵蓋近10萬份有效樣本的《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五成的單身人士認為自己「不幸福」,在尋找另一半上「馬到功成」仍是不少單身者的最大心願。
寄望愛情找到那個TA
自大一結束一段戀情後,楊建經歷了5年的感情空窗期。儘管家長並沒有「催婚」,楊建還是希望能夠在2014年「脫光」:「找個中意的女朋友,不吵架不鬧矛盾地談對象,然後順利結婚」。儘管只有24歲,楊建認為自己的年齡「已經夠大了」,事業逐步走上正軌的他希望自己能盡快解決「個人問題」。
此外,自「馬上有錢」走紅網絡後,「馬上有對象」的漫畫也持續火爆。漫畫中,馬背上站立了一對小象,寓意馬上有對象。調侃的背後,隱藏着許多單身男女的焦慮。
北京女孩潘潔期待迎來自己的初戀。她說自己有點羞澀靦腆,但是一直相信愛情,至今還在幻想着怦然心動到底是怎樣的滋味。「希望能在2014年有改變,要內外兼修,積極鍛煉減肉肉,美容護膚祛痘痘,也要利用空閒時間多讀書寫字,修身養性。苦練廚藝,要練就『一招鮮』 ,拴住白馬王子的胃。」
住有所居 老有所養
自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發展變遷,讓國人關注的對象從「錢包如何變鼓」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質上的富足,無法取代生存的尊嚴與生活的舒適。「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直白而質樸的願望背後,蘊含的是國人對民生福祉的期待。
提及馬年願望,聞越不假思索地給出「馬上拆遷」的答案。聞越住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個拆了過半的城中村裏,周邊拔地而起的高樓和繁華的商業區使得他所在的社區顯得格格不入,該區的拆遷問題已拖延了20餘年,總是不能徹底解決。
作為一個2歲男孩的媽,葉薇的焦慮從未如今年這般強烈。她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兒子聯繫一家公立幼兒園。儘管她特別希望「不花錢不找關係」就能把這件事搞定,但是為求保險起見,她和丈夫已經在到處託人,多方「撒網」。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12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社會養老資源不足、「421」家庭贍養負擔過重、養老金缺口難填,一系列問題拷問着人們敏感的神經,倒逼政府完善養老頂層設計。
方先生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事業有成的他如今更關注即將到來的晚年。除身體健康外,「老有所養」是方先生最大心願。 「政府可以在大城市周邊尋找一些空氣、水質俱佳的地區,將其開闢為專門用於養老的區域,建設養老院、醫院等設施,以此解決公眾的養老需求。」他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