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日本共同社引述美國及日本政府消息報道,華府以減低核恐怖活動風險為由,促請日本歸還逾300公斤高濃度放射性鈈元素。消息指出,該批鈈元素是冷戰時期美國借予日本用作核燃料研究,但大部分為可製武器級別,估計可製成40至50枚核彈。日本傳媒稱,美國認為日本在核能發電前途未明時仍儲存大量鈈元素,除了有核擴散風險外,亦引起東亞鄰國猜疑日本動機,不利地區穩定。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致力推行核安全政策,呼籲消除或盡量減少使用核原料,避免可製作核武的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上。美國於2010年舉辦首屆核安全峰會時,華府首次提出要求日本歸還1960年代冷戰時期借用作研究的331公斤高濃度鈈。該批鈈現時儲存於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茨城縣東海村核設施的快中子臨界實驗裝置(FCA)中,被用作核燃料。
奧巴馬憂核擴散
快中子臨界實驗裝置旨在研究高速核反應堆的特性,以取得實驗數據供改良設計及用作安全評估,有關裝置於1967年達到臨界狀態(即達到能夠引發核裂變反應的條件)。
日本政府一度強烈反對歸還該批鈈,強調以高濃度鈈作實驗可以取得良好數據,無法以其他物質替代。有專家指出,雖然日本此前曾利用核電站的乏燃料製成44噸鈈,但由於含有較多雜質,無法用於研究高速核反應堆。
日稱做實驗難替代
不過,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事故後,華府對多次向日本傳達對其使用鈈元素的安全憂慮,最終日本去年同意與美國研究歸還鈈元素的可能。消息稱,華府計劃於今年3月在荷蘭舉行的第3屆核安全峰會中,與日本就歸還鈈元素達成協議。由於借出的鈈部分由英國製造,美國正徵求英國同意將所有鈈移送美國。外交人士透露,英、美、日正就有關安排調整國內政策。
共同社引述美國官員稱,美國在冷戰時期與蘇聯進行核軍備競賽,冷戰結束後,華府着手研究核武防護對策,並積極推動回收冷戰時向盟國提供的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有美國智庫估計,冷戰結束時擁有1公斤以上可製武器的核物質的國家超過50個,現已減少至25個。美日官員透露,美國於1996至2008年曾向日本回收600公斤高濃縮鈾,約佔總借出量95%,但出於安全考慮,行動細節一直保密,未來將繼續回收。
冀今年3月達協議
涉及今次事件的快中子臨界實驗裝置是日本唯一一座同類裝置,其所在的東海村曾於1999年9月發生核事故,當地核燃料廠工作人員違反安全規則操作,引發連鎖式核裂變反應,導致兩死,逾30萬居民需在室內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