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劉振平表示,同學若想圍繞「香港人的健康」為主題做IES,相對較容易,因為是貼近生活的本土議題,二手資料多,通過問卷調查、訪問也容易獲得一手資料。不過,看上去簡單,不代表做起來容易,因為涉及的層面廣泛,單元可涉獵「公共衛生」、「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和「全球化」。
同學也要注意,「健康」可從「身體/生理」和「精神/心理」兩方面看,後者可能與個人成長的關聯較大。
找具體「切入點」聚焦討論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劉sir建議同學定題目時,先找一個具體的「切入點」,收窄範圍,聚焦討論。例如探討「影響港人健康的因素」,同學可先將眾多「因素」列出來(可參考另文),從中選有興趣的範疇→選定「不同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港人的健康」→進一步收窄「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港人」,如「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如何影響「青少年/成年人/中年人」的健康。
同學也可探討政府政策/宣傳、學校健康教育等與個人衛生習慣的關係,例如是否能改變(培養)生活習慣、提升衛生意識。
◇IES題目建議
例子﹕「不同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港人健康」
•初階﹕做問卷調查
•中階﹕設計問卷時加入「變項」,例如受訪者的年齡、性別、學歷,然後分析這些變項如何影響個人健康
•高階﹕再訪問專家,分析調查結果
◇小貼士
•勿將IES的兩個階段分開來看,同學由定題目開始,就要考慮清楚研究是否可行,例如過程中用何種探究方法、這方法得來的資料又是否能回應題目等。
•做問卷調查時,須注意調查的「對象」是否能回應題目,例如題目針對「青少年的健康」,若在網上隨意派發問卷,如何確保回應者是「青少年」?當然,也應先為「青少年」下定義。
•IES看重同學在過程中展現的探究、解難能力和批判思考。若研究最終未能回應題目(結果非最初所想),可在報告結論處寫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你的反思甚至提出預防/改善建議,同具價值。
•政府和坊間機構有不少相關的研究調查,傳媒也甚關注「健康」議題,所以同學定下的題目有機會是重複他人所做。能找到新角度當然好(蒐集資料時可留意哪些方面較少受關注),但也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揮(例如哪些方面近年已出現變化,但未有更新?),一手資料(問卷調查或訪問)和二手資料(相關研究)互相印證。
顧問教師﹕聖貞德中學 劉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