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熟地未涵人工島 七成自北都 總供應2600公頃遜去年預測 可建公私房屋逾40萬伙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公布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未有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發展局昨公布未來10年可供發展土地(俗稱熟地)供應預測,預計未來10年熟地供應共約2600公頃(見圖),可支持興建逾40萬伙公私營房屋單位。2600公頃熟地中約1800公頃、即近七成來自北都,惟今年預測10年期熟地供應量較去年預測約3000公頃少,亦未納入人工島。
甯漢豪:可滿足發展需求
發展局長甯漢豪昨在《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上表示,未來10年熟地供應還有約270公頃「熟地」來自龍鼓灘、將軍澳第137區和第132區,以及東涌新市鎮擴展項目。甯引述《香港2030+》建議在30年期內準備約7000公頃土地,即每年平均約200多公頃土地;最新預測10年期熟地供應為年均約260公頃,較《香港2030+》年均數字多,形容約2600公頃熟地既可滿足發展需求,亦能讓政府有空間建立「健康的土地儲備」。
本報對比去年預測發現,交椅洲人工島土地本應2031/32年度起出現,但今年已無展示;最新預測顯示自2031/32年度起,每年熟地供應量也較去年預測的少,減幅介乎10至150公頃,當中減幅最多為2034/35年度由250公頃跌至100公頃。另2035/36年熟地供應亦只有100公頃,低於年均約260公頃。
對於整體10年期熟地供應減少,發展局昨回覆本報查詢稱,10年期預測一般不會每次更新都出現相同總數,預測的每年都會向前延展一年,即是減去即將完結一個財政年度相信會產出的熟地,並加入新一個第10年度的預計產量;至於人工島因未有明確推展時間表,因此今年預測未納入交椅洲人工島約300公頃產量。
後5年期公屋供應預測減
房屋供應方面,發展局預計2600公頃熟地中的房屋用地,可支持興建40多萬個房屋單位。發展局昨亦公布10年期的後5年期,即2031/32至2035/36年度落成公營房屋造地情G,預計建屋量為22.23萬伙,較去年公布後5年期(2030/31至2034/35年度)的24.34萬伙少8.7%。本報亦發現,部分用地可供發展年度較去年公布的延遲,如粉嶺第17區由2028/29年度可供發展變為「待定」。
測量師:住宅商廈供應多
人工島延期無問題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表示,交椅洲人工島主要涉及住宅及商業用地,不過未來預計住宅落成量大,現時寫字樓供應充裕及仍有空置情G,故商業用地毋須急於推出,即使人工島延遲起動亦無問題,相信香港市場能穩步發展。
至於發展局與教育局7月推出「城中學舍計劃」,容許酒店及商廈毋須經規劃程序改裝成學生宿舍。甯漢豪稱截至9月中接獲9宗申請,當中5宗已獲教育局原則上批准,若9宗全數獲批,可提供約1500個學生宿舍H位。
另外,《施政報告》提及房屋局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法構件。出席同一記者會的房屋局長何永賢則表示,當局在簡約公屋項目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法構件,發現可減低兩成價格,因此希望於下一個5年套用有關採購方法至一半公屋項目。
明報記者
(2025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