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烏政策改 不代表制華戰略變
美國防次長科爾比主張具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軍援烏克蘭問題上再有大反轉,但未必代表完全扭轉更專注於應對中國挑戰的大方向。彭博社分析文章指出,在這個重視奉承多於專業知識的政府,部分像國防部政策事務次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等認清職責及具政治手腕的官員,在制訂策略或有超乎尋常影響力——科爾比本身正是鼓吹所謂「棄烏保台論」的對華鷹派戰略專家,其主張重點是美國資源和軍備有限,應削減以至暫停供烏武器,注意力應放在中國,特別是台海局勢。
網媒Politico本月初報道,五角大樓一度暫停交付部分防空導彈及精準武器予烏克蘭,原因是擔心美國武器庫存過低。惟特朗普7月7日宣布復運送更多防禦武器,美媒其後指防長海格塞斯在未知會白宮下,批准暫停對烏運送部分武器,《華爾街日報》指科爾比6月初向海格塞斯提交、警告武器庫存不足的備忘錄正是關鍵。
科爾比是五角大樓少有具政策制訂經驗的高官,其主張有別於共和黨的撐烏建制鷹派,也不同於敦促美國從海外承諾抽身的「孤立派」,認為美國應首要應對中國,將有限資源集中在印太地區,尤其是台海。《金融時報》上周才指科爾比近期屢次向美國的最重要印太盟友日本和澳洲施壓,要求就中美在台海爆發戰爭時的角色表態,惹來揣測和爭議。科爾比正主導制訂下一份《國防戰略報告》,預計8月底發表。
(華爾街日報/彭博社/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