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居屋長者樓換樓 去年「考慮推」今「積極研」 房協6年兩宗成交
【明報專訊】時任房屋署長羅淑佩去年7月於房委會公開例會表示,會參考房協「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考慮是否可推展至房委會的居屋業主;事隔約一年,現任房屋署長李佩詩昨在公開例會上表示,「會抱荈}放態度積極研究」擴展有關計劃。有房委會委員估計可能相關計劃參與數字不算明顯,房署仍需時研究。房協回覆查詢稱,計劃推行約6年,共有2人透過計劃購入另一資助出售單位。
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接納房協建議,在其轄下資助出售房屋試行「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讓年滿60歲並擁有相關業權滿10年的業主,准未補價於第二市場出售原有單位後,在房協或房委會第二市場購買一個面積較小單位,上述計劃房協自2019年推行。
房協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計劃累計收到28宗業主申請,24宗完成審批獲發交易許可證。獲發許可證業主中,有13人售出原有單位,其中2人購入另一資助出售單位。據悉,2人分別於2021年5月及2024年10月購入另一單位。
招國偉:有前例毋須再研 黃碧如:房協量細
曾提出探討未補價單位試行「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的公屋聯會總幹事兼房委會前委員招國偉表示,由「白居二2024」起配額由4500個增至6000個,可選單位增加,亦已有房協經驗可借鑑,故房委會毋須再研究,有條件推展至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業主。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估計,可能房協相關計劃參與數字不算明顯,房署仍需時研究,尤其日後如何鼓勵更多人參與長者業主樓換樓。
至於黃碧如上月關注現時公屋入息限額或導致部分申請人「躺平」,建議公屋入息限額計算豁免申請人單次收入。房屋署長李佩詩昨稱,無論入息限額定於哪個水平或予何等豁免,均會有人剛逾限額,若為涵蓋更多申請者而豁免申報單次收入,變相調高入息限額,「不但易被人利用,也偏離機制」。李解釋,資助房屋小組會按實G不時檢討機制,例如因應法定最低工資,小組於入息因素引入名義工資指數變動,由2011年度實施最低工資後至2025/26年度,公屋入息限額累升76%,高於同期最低工資累升50%,亦高於名義工資指數累升57%。
黃碧如回應時稱認同李的說法,又說出資助房屋小組不時檢討現行機制,相信並非代表「以後無得改」,日後或再按情G審視入息限額計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