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Coldplay主音減壓法
Fix You、Yellow、Viva la Vida……英國樂隊Coldplay的歌曲有如心靈雞湯撫慰人心。主音Chris Martin早前隨隊來港開演唱會後,拍片透露自己受抑鬱症困擾,並分享一些有助管理情緒的方法,如自由書寫12分鐘再將紙張燒掉、超覺靜坐等,希望幫助到面臨同一處境的人。
情緒受困,找不到合適的紓緩方法,Chris Martin的減壓建議可否一試?專家逐一點評之餘,又教大家建立「情緒溫度計」,維護心理健康。
文:陳真紀、張淑媚
Coldplay在香港的演唱會圓滿落幕,演唱會後主音Chris Martin在維港海傍拍片,分享管理情緒妙法,在粉絲間引起迴響。當中他提及到自由書寫、冥想、看電影、聽音樂、呼吸訓練等。
1. 自由書寫:我手寫我心 燒走憂鬱
Chris Martin建議自由書寫(freeform writing),在紙上自由寫下腦海中的所有想法,連續寫12分鐘,再將紙張燒牷C
臨H心理學家張傳義指,心理治療有時會用上寫作手法,鼓勵患者將腦海中的想法不受限制地寫出,毋須理會語法、結構、錯別字等,也不用計較想法對與錯。「這對心理健康的確有幫助,調節情緒有時需要一個表達的出口,寫作正是其一,當將想法與情緒表達出來,已經舒服很多。」
寫作亦容許當事人整理想法和情緒,慢慢理解這些情緒為何出現,從而自我調適。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引述研究報告,抑鬱症患者每隔數天書寫15至20分鐘,內容不限,持續數周後,參與者填寫貝克憂鬱量表(BDI,用作測量抑鬱程度)的得分降低,意味荍簃{情緒有改善。
Chris Martin提到要連續書寫12分鐘,張傳義表示實際時間因人而異,「但有研究發現要書寫一段時間,才可讓自己的想法與情緒突破心理防禦,從表層進入較深層的階段,如果只寫1分鐘,可能未必足夠」。寫完後將紙張燒牷A除了象徵將自己從這些想法與情緒釋放,也為當事人帶來安全感,「(紙張消失後)不怕被他人見到,亦不會自我審查內容,較易讓人表達真實想法,表達過程更利落、舒服」。書寫毋須拘泥形式,張漢奇建議平日花10至20分鐘寫日記,將當日大小事、最困擾自身的問題、個人情感宣泄出來,都有效紓緩情緒。
2.聽音樂:慢歌放鬆 抑壓力荷爾蒙
Chris Martin推介聆聽Jon Hopkins音樂專輯Music For Psychedelic Therapy。
對於音樂的功效,臨H心理學家梁重皿指,「研究發現聽音樂30分鐘,可令壓力荷爾蒙下降25%,尤其是慢節奏的音樂,可讓人放鬆」。此外,當聆聽喜歡的音樂時,腦部會刺激多巴胺,產生愉悅感。音樂亦可引起聽眾共鳴,幫助宣泄情緒,尤其在不開心時候,聆聽帶悲傷的小調,會覺得歌曲道出自己的難受,幫助釋放情緒,「有研究指80%聽眾在情緒低落時,會選擇不開心的音樂,為他們提供陪伴感」。
不過,Chris Martin提及的專輯名稱中,涉及迷幻療法(psychedelic therapy)一詞。張漢奇提醒,真正的迷幻療法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迷幻藥如LSD,配合音樂來治療精神疾病,這些藥物容易造成濫藥、成癮或誘發思覺失調,不建議自行應用。
3.看電影:戲劇治療抒發情緒
Chris Martin推介他喜歡看的電影《鐵窗劇團》(Sing Sing)。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囚犯參與獄中的藝術更生計劃,透過戲劇演出探索自我,近似戲劇治療。戲劇治療是透過角色扮演、肢體動作、故事創作等,幫助當事人探索和表達情感。「與演戲不同,戲劇作為治療方式,毋須跟劇本走,有空間讓人根據角色揣摩不同的演法」,張傳義續指,「在演戲時讓人產生代入感,抒發情緒時更投入,但同時知道這只是演戲的過程,無論演得多投入、真情流露,從角色抽離後都可以說只是演得好,為當事人提供心理安全的距離,敢於探索一些較難處理的情緒」;戲劇治療過程通常是多人參與,並需由受過相關訓練的導師帶領。
4. 冥想靜坐:有創傷經歷者不宜
Chris Martin推介的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是源自印度的冥想門派之一,重複默念特定咒語(mantra)達到放空思緒的效果。
張漢奇認為,整體而言,冥想透過專注單一對象如呼吸、咒語,讓大腦集中來清空雜念。「原理類似沉澱一杯混濁的檸檬水,大腦堨R斥許多雜念,如果暫時停下來,什麼都不想,只專注於呼吸,那些令人煩擾的思緒可逐漸沉澱」。
過往不少研究指出冥想的好處,梁重皿表示,「有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定期冥想可以減少觸發負責處理情緒的杏仁核過度反應,降低焦慮與壓力」。另外,冥想可增加大腦灰質密度,從而調節負面情緒。建議冥想時選安靜、光線柔和的環境,嘗試將注意力放在身體各部分,減輕大腦雜訊,循序漸進練習。
但張漢奇提醒,冥想並非人人適合,特別是過往有創傷經歷者,如曾被侵犯、虐待等,冥想可能會令不愉快的回憶及情緒湧現,應尋求專業指導。
5.呼吸訓練:腹式呼吸減壓
Chris Martin推介閱讀The Oxygen Advantage(右圖),傳授呼吸技巧,幫助提高身體的氧氣利用率,改善運動表現及心理狀態。
張漢奇表示,呼吸法的確有助緩解焦慮緊張,「治療焦慮症除了用藥外,有時亦會建議患者學習腹式呼吸,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從而減輕焦慮」。人體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組成,交感神經負責應對挑戰或危險,啟動「戰或逃」反應,令人處於緊張狀態;「副交感神經則完全相反,幫人放鬆下來,令心率下降、呼吸減慢」。因此焦慮時用腹式呼吸有助減輕焦慮、穩定情緒,但需長期練習,「令身體建立反射動作」才見效。建議訓練時將手置於腹部,吸氣時腹部自然膨脹而非胸部,停留1、2秒再呼氣,重複20至30分鐘 。
建立個人專屬「情緒溫度計」
總的來說,「Chris Martin介紹的都是一些比較好玩、新潮的方法,都是好的切入點,幫助調節日常的情緒波動」。張傳義指,精神健康最理想是靠日常維繫,並非待病情嚴重才求醫。他鼓勵大家多加嘗試不同方法,尋找適合自己紓緩情緒的方式。寫作、音樂等方式對藝術感受較豐富的人來說較得心應手,但亦有些人可能無從入手。
找到適合的方法後,在日常生活落實,就可變成情緒溫度計,偵測情緒變化;例如每日寫作,了解自己日常情緒狀G,當感受到慣用方法無法紓解負面情緒,或是精神狀態波幅較大,就應找專業人士傾訴。
梁重皿提醒,若兩周或以上持續以下情G:失眠、食慾有劇烈變化使體重大幅升降、身體有不明原因的痛症、逃避社交,甚至有傷害自己的念頭,就需向精神科醫生或臨H心理學家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