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衝擊 華製造業PMI跌美GDP縮 華製造業指數一年新低 跌至收縮區
【明報專訊】隨茯國4月初落實「對等關稅」,相關影響開始浮現,昨天中國和美國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都見到關稅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其按月下跌1.5至49,遜市場預期的49.7,是2023年12月後新低,亦是今年1月後再次跌回50以下的收縮區間。有分析認為,關稅戰的負面衝擊已明確顯現,料進口商因觀望貿易談判進展,中國對美國出口於4月將出現最大跌幅。而美國昨晚公布的首季GDP按季折合成年率收縮0.3%,主要是因為企業紛紛趕在關稅生效前增加進口,令貿易逆差擴大。
財新PMI尚處擴張區 主要反映中小企
從製造業PMI子指數及相關指標來看,4月新訂單指數按月跌2.6至49.2,生產指數亦轉為收縮,下降2.8至49.8,而新出口訂單跌4.3至44.7。星展經濟師林達雋指出,新出口訂單指數見近兩年新低,將可能對第二季的整體經濟活動帶來壓力,尤其是出口表現。
另外,從業人員指數按月跌0.3至47.9。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認為,雖然此指標近3年來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收縮區間,但在這場中美的持久戰中,就業市場的健康狀G是一大關鍵,而中國政策制定者已承諾會支援出口商與就業,以努力應對關稅帶來的影響。
同時,值得留意的是,出廠價格指數降3.1至44.8,原材料採購價格指數下降2.8至47,見22個月新低,進口指數亦降4.1至43.4,是自2023年1月後新低。宋林認為,若製造商留意到美國需求因關稅而大幅下滑,可能會引發更加激烈的價格競爭。
不過,宋林稱有一個稍顯樂觀的信號,是來自主要調查中小企的財新PMI。該指數意外維持在擴張區間,最新報50.4,勝預期的49.7。
至於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按月跌0.4至50.4,雖然略低於預期的50.6,但已是連續第28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其中建築業跌1.5至51.9、服務業跌0.2至50.1。但內需面也出現疲軟[象,新訂單與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降至44.9及56,均是7個月低點。
內需現疲軟[象 新訂單7月低點
宋林認為,關稅戰負面衝擊已明確出現,但整體而言,調查數據顯示這次衝擊可能低於市場上較悲觀人士的預期。該行表示,由於進口商一直觀望貿易談判能帶來更低的關稅,料中對美出口在4月將出現最大跌幅。另外,他指在首季提前備貨的企業得以暫時撐過一段時間,惟庫存消耗完畢後,若找不到可替代產品來源,企業要麼承擔關稅成本,要麼停止銷售。
星展首席中國/香港經濟學家紀沫相信,美對中設的145%關稅不會持久,可能只維持數月,一旦關稅形勢明朗,特別是第二季結束後,中國政府將推出一系列政策,涵蓋貨幣、財政與產業支持等多方面。若經濟面臨嚴重下滑,不排除中國政府在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末至第四季初,重啟對傳統支柱產業如房地產與基建支持,全力維持5%的GDP增速目標。
明報記者
(關稅戰)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