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節今開鑼 科學館首辦「科學市集」 為期10日逾百活動 涵工作坊、科幻片免費睇
【明報專訊】「2025香港科學節」今日起一連10日舉行,共提供逾百項不同形式的科學活動,包括科學工作坊、講座及研討會、電影欣賞等,大多免費開放供市民參與。康文署長陳詠雯昨在開幕禮稱,今年科學節以「共創『理』想」為主題,冀透過多元活動,讓市民了解本港充滿動力的科研環境,普及科學知識,推動科學及科技發展。科學館今年首次舉辦「科學市集」,設有虛擬無人車遊戲、本地動物標本展示等約15個攤位。
香港科學節自2014年起舉辦,今年於4月18日至27日舉行,為期10天,科學館聯同漁護署、民航處、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等8個政府部門、10所大專院校及專業教育機構,以及25個科學組織一同提供各項活動。科學節其他活動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科學傳意團隊舉辦現場科學表演及親子工作坊等的「裘槎科學周」、免費播映科幻電影的「科幻•科學」等(見表)。
科學市集設虛擬無人車遊戲
位於科學館地下展覽廳的「科學市集」為今年科學節精選活動,設約15個攤位,活動有虛擬無人車遊戲、虛擬實境(VR)遊覽體驗等,其中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攤位主題為「智慧『飛』『行』體驗區」,提供虛擬無人車體驗,讓參與者親身駕駛虛擬無人車,沿港珠澳大橋等路線模擬行駛,駕駛器亦配備自動駕駛模式,啟用後便毋須任何動作,亦會繼續「行車」。
據攤位人員介紹,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在港推動「車聯網」技術多年,利用通訊系統感應環境,為駕駛者提供警告;現場放置的虛擬無人車模擬器,讓市民透過遊戲,體驗車聯網技術的駕駛輔助系統,例如畫面的虛擬車廂中,亦有一個連接「車身」各種傳感器的顯示屏,可將道路信息顯示,讓司機能感知道路狀G。記者觀察模擬器播映的行車道路中,出現行人或其他車輛時,顯示屏均會在地圖標註物體位置,以提醒駕駛者留意。
土拓署攤位VR體驗山泥傾瀉
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攤位則以「香港地質與斜坡安全嘉年華」為題,有「智能沙箱」、地質公園和山泥傾瀉場景的虛擬實境體驗等。沙箱由感應器、投影機等組成,市民用手放在沙箱對上位置,便可模擬下雨後發生泥石流或山泥傾瀉,啡色的「泥石流」會投射到沙堆,示範如無泥石壩或風險減緩措施,便會流到馬路等,影響市民生活。參觀者亦可戴上VR眼鏡,體驗前年筲箕灣耀興道山泥傾瀉情境,以及糧船灣、東平洲和蒲台群島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