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深圳推園區貸 解中小企融資難 產業園數據作信用保證 伙政府銀行等聯動助貸款
【明報專訊】融資難向來是初創及中小企擴大業務所面對的問題,其中主要關鍵在於銀行較難有足夠參考數據作風險評估,企業亦難提供實質抵押擔保。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深圳市去年7月試行「園區貸」,由政府、產業園、銀行及擔保機構聯動,協助園區內企業貸款,這項創新金融模式並在上月宣布會於全市推廣,讓更多初創及中小企能受惠。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去年7月試行惠177企 將擴全市
去年7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聯合印發《關於大力推動「園區貸」的工作方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園區內中小企業的支持,並於同年10月安排市內10個產業園區與10間銀行簽約,成為「園區貸」首批試點,截至今年3月,「園區貸」累計授信金額已逾110億元(人民幣,下同),惠及177家中小企,發放貸款52.84億元,平均審批周期僅需5個工作日。
所謂「園區貸」,核心邏輯在於利用園區數據為企業提供更多信用保證,解決企業「貸不到」和銀行「不敢貸」問題。其特點在於由產業園管理方與銀行建立數據交互通道,將企業入駐年限、租金繳納情G、水電能耗數據、專利成果等多項核心指標納入銀行的風控模型;透過園區提供的動態經營數據,銀行可將授信審批效率提升40%;企業如有需要增加授信額,還可通過園區聯動的政府背景融資擔保機構作增信擔保。
除了提供數據,產業園管理方也可為個別中小企貸款與銀行共同分擔風險,並與銀行和擔保機構訂明合作宗旨、服務對象、各方職責、退出機制等,也可向銀行推薦優質企業白名單,並做好白名單的動態管理。此外,貸款發放後,產業園管理方也能幫助銀行作風控監測,包括定期更新企業數據,例如發生拖欠租金、環保處罰、違規經營、員工社保大幅變化等情G,能自動觸發風險預警,立即通知銀行。
園區吸企業銀行減風控成本 三方共贏
相關部門認為,「園區貸」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創新機制,對初創及中小企而言,營運數據及情G能轉變為可量化的信貸資源,解決無抵押物等借貸難題;對園區而言,身分不僅限於業主及服務提供,還能以融資便利為賣點,吸引企業入駐,入駐企業的業務成長,也會是園區「生招牌」;而對銀行來說,不單降低盡職調查及風控成本,也能因應不同產業園區特性,推出園區專屬金融產品,豐富普惠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