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嶼涉海岸保護區 發展局:盡量減影響 尖鼻嘴白泥或涉「生態敏感」地 稱不涉古蹟
【明報專訊】政府建議拓展其餘兩個生態旅遊「片區」,分別是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尖鼻嘴及白泥生態旅遊節點。對於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長沙發展區域涉及「海岸保護區」,發展局發言人昨日解釋,長沙現時沙灘設施需要改善,而當局擬建的長沙碼頭亦有助改善水路交通,故當局會按法例發展有關土地,並盡量減低環境影響;又指尖鼻嘴與白泥不涉魚塘及特別古蹟,但附近可能涉及「生態敏感」地方,當局會盡量避開。
南大嶼發展康樂教育 擬讓居民參與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涉及約9.3公頃可發展土地,包括1.5公頃濕地管理,涵蓋長沙、貝澳、石壁及水口4個地點。長沙定位為康樂樞紐,如設歷奇度假區、水上活動及康樂中心等,並會增設碼頭,加強交通配套。貝澳及水口則用作自然教育,其中貝澳可建約700平方米商業面積的優質營地,當局亦建議增設一條「樹頂步道」。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南大嶼可發展總樓面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均為低密度設施,料對環境影響不大,同時會辦深度遊,提高遊客保育意識。發言人提及,當局會考慮讓居民參與有關用地發展,例如帶領導賞團、保留現有水上活動營運者。
尖鼻嘴定位主題活動 白泥主打寧靜景觀
至於尖鼻嘴與白泥屬3個片區中最大面積可發展土地,分別涉及約87公頃及約33公頃地,共約120公頃可發展土地。尖鼻嘴將定位為「主題活動節點」,有關用途土地佔約55公頃,約四成可發展養生旅遊、生態歷奇樂園、度假酒店等,最多六成地可設相容用途設施,例如私人住宅發展。
白泥則定位為「寧靜景觀節點」,有關土地佔約22公頃,約五成土地可發展休閒農耕或釣魚場、生態觀光、露營地等,另最多五成土地可設私人住宅發展等相容設施。兩個節點餘下土地將用於興建道路、社區設施等其他要求設施。
發展局容許發展商可發展部分或全個旅遊節點。發言人解釋,發展商可按比例計算自己需要發展的土地面積,以尖鼻嘴約87公頃用地為例,若發展商選擇發展一半用地,只需發展約43.5公頃地,包括27.5公頃與「主題活動節點」相關的土地,及16公頃地興建其他要求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