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六小龍何以出自杭州?
【明報專訊】「杭州六小龍」崛起,內地各省市政府紛紛追問「杭州做對什麼?」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曾說:「創新需要盡可能少的干預和管理,讓每個人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和試錯機會。創新往往都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可以安排的,更不是教出來的。」政府在民營科企發展中又扮演什麼角色?
杭州政商學研分工
除「六小龍」,內地互聯網科技龍頭阿里巴巴集團1999年成立於杭州;閉路電視鏡頭及科技生產商「海康威視」、營運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的優行科技等科企總部均設於杭州。浙江省委宣傳部2025年2月撰文分享成功經驗,指出杭州科企成功的關鍵是政府、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等各司其職,創新鏈條環環相扣,而杭州的成功離不開人才、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前瞻政策引導
2017年浙江印發「機器人+」行動計劃,成為全國首個提出該政策的省份,此後政策不因換領導而更改。2021年發布的《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杭州要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頭雁城市」(領航城市)。2024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成立,當地政府進一步表明要努力成為全國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積極開啟杭州發展下一個「黃金二十年」。浙江省2024年底公布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500強」名單中,杭州的科創企業佔162家;營收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企業中,約10間來自杭州。
設中心評估科研項目
杭州政府亦主動出擊支援科企,如實施「科技特派員制」,選派專業人員進入企業了解困難,並提供解決方案。杭州政府亦創建數間概念驗證中心,協助判斷科研成果在技術上是否可行、有否商業價值,協助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伙大學聚人才
人才是創科產業的關鍵。杭州自2015年推出「人才新政27條」,包括為頂尖人才和團隊提供最高1億元資助,向應屆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發放一筆過生活或住屋津貼等。杭州就「衣食住行」等亦推出多項優惠措施,每年引進逾30萬名35歲以下大學生人才落戶;省內各院校和本地企業亦加強聯繫,讓名校畢業生不外流。
浙江大學是省內唯一「985、211高校」(一流水準、國家重點建設的名校),2018年設立全國首個AI本科專業,DeepSeek公司內40%的算法工程師來自該專業。雲深處科技創辦人朱秋國亦為浙江大學副教授,其公司團隊與浙大機器人研究院合作,使產品研發周期縮短60%。西湖大學亦為強腦科技開設「腦機接口碩士聯合培養項目」,畢業生可直接入職。
種種措施使杭州持續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上榜,被譽為「人才蓄水池」。群核科技聯合創辦人黃曉煌曾說,覺得杭州是中國最接近矽谷的地方,人才高度聚集。
協調資源 積極不干預
中國特色體制下,政府可高效調配社會資源。浙江重點佈局的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產業,政府提供相關技術及人才支援,以及土地資源等。如杭州首創「人才創業險」,為人工智能企業核心算法研發投保,若項目失敗,最高賠償1000萬元,降低企業試錯成本。浙江政府亦強調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走民間驅動路線,當局履行「有事就服務,無事不打擾」理念,類似推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成就許多科企。
宇樹科技於2017年研發四足機械人時資金鏈斷裂,杭州政府基金注資2000萬元,並協調浙江大學實驗室共享設備,助其突破電機驅動技術瓶頸。杭州政府也曾協助強腦科技對接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做臨牀試驗,加速腦機接口產品轉化。
商界參與孵化 基金千億規模
資金投入決定初創企業能否生存。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旗下的「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都是千億級規模,參與孵化大批科企,其中便包括雲深處科技、宇樹科技和強腦科技。
胡潤研究院《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杭州有24家獨角獸企業(成立不足10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
2025年杭州推出新一輪的「8+4」經濟政策,包括將經濟政策市級財政資金從2024年490億元,增加到502億元。其中,專門統籌15.72%的產業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慧、人形機械人等未來產業支持,希望培育更多類似DeepSeek、宇樹科技的創新企業。
政企良性互動 「服務型政府」關鍵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就「杭州六小龍」崛起,分析浙江民營經濟(private economy),稱關鍵是服務型政府支援浙商發展,形成政企良性互動模式。江蘇省政府機關報《新華日報》旗下新媒體「交匯點」2月7日起連發三文,批評南京新興產業落後杭州,質問南京為何不能發展出「杭州六小龍」。其中一篇文章稱杭州的容錯率較高,較能容忍企業創投失敗,年輕人敢闖敢做,故能成功,並呼籲南京迅速彌補自身短處,讓城市氣氛更寬容、更包容民營力量生長、更注重小企業,而非漠視打壓。
■知識增益
中國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
國家「十四五規劃」(2021至2025年)提出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這些產業不僅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亦涉及增強軍事實力,例如研製智能武器等。
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已廣泛應用於醫療、運輸、智慧城市等領域,提升人民生活質素。「杭州六小龍」崛起亦顯示中國在相關領域快速發展。
然而,中國仍依賴進口高端晶片(內地稱芯片),美國對晶片及技術出口的管制帶來壓力。據中國海關總署,2024年中國晶片進口達5492億塊,共值3856億美元,金額超過原油進口。為減少依賴,內地政府積極推動研製國產晶片。不過中國光刻機技術僅支援14納米以上製程晶片,而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可支援3納米。2024年9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內地研發出國產DUV光刻機,可產8納米及以下晶片,技術取得突破。
■模擬試題
(1)參考資料,說明杭州政府如何在政策、人才和資金三方面支持科技企業的發展?(6分)
(2)民營科企發展可如何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參考答案
顧問教師:郭安
(1)杭州政府在政策、人才及資金三方面支持科技企業的發展。首先在政策方面,資料提及杭州政府推行類似「積極不干預」的政策,致力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主要由民間企業驅動發展,當局履行「無事不打擾」的理念。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亦表示創新需要盡可能少的干預和管理。因此杭州政府在政策上,提供必要的支援予科企,但盡量減少干預,以民企主導的形式支持科技企業發展。
其次,在人才方面,資料提及杭州政府積極推出各項吸引人才及保留人才於杭州發展的措施,以支持科企發展。如當地政府向應屆畢業生和回國留學生發放生活或住屋津貼等,亦加強院校與企業聯繫,確保科企不缺人才發展。
再者,在資金方面,杭州政府提出各項扶持科企發展的基金,除幫助初創企業外,亦幫助已發展企業投入研發,支持科企發展,例如資料提及杭州首創「人才創業險」,科企項目即使失敗也能獲1000萬元人民幣,降低企業的試錯成本。知名機械人公司宇樹科技曾在研發期間資金鏈斷裂,獲杭州政府基金注資解決危機。從中可見杭州政府投放大量資金支援科技企業。
(2)民營科企發展可從科技、文化軟實力及經濟三方面,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在科技方面,近年中國民營科企發展蓬勃,如資料提及的「杭州六小龍」,經營範疇包括人形機械人、遊戲、人工智能語言模型等,當中AI企業DeepSeek 於2024年底發布大型語言模型,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震撼全球人工智能市場,並迅速於全球廣泛使用。民營科企發展有利提升中國的科技實力,並將新興科技技術推廣至全球,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在文化軟實力方面,中國民營科企的發展多樣,如資料提及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於全球熱賣。就我所知,該遊戲以中國名著《西遊記》為故事藍本,亦融入「陝北說書」等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民營科企積極發展,有利文化輸出,使全球不同地方的人可從科技產品更了解中華文化,並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在經濟方面,中國民營科企有利增加中國的經濟硬實力。中國不少科技巨擘為民營企業,如阿里巴巴集團、京東及網易等,這些科技公司為內地的經濟增長貢獻。就我所知,民營企業座談會2025年2月在北京召開,國家最高領導人和國內民企的代表人物共聚一堂,有意見指出中央態度是全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科企積極發展,除可貢獻國家稅收及國內生產總值,亦有助促進就業,有利中國整體經濟發展,並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