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建數據庫「打假」 陳皮20分鐘「溯源」不靠聞
【明報專訊】「給我20分鐘,就能查到這塊陳皮是否新會陳皮,準確率有95%以上。時間再長一些,甚至可以告訴你是來自產區哪一塊地。」江門雙碳實驗室執行主任徐明看茪滮W的新會陳皮道。他解釋,在採用氣肥種植技術幫助茶枝柑增產的同時,團隊也解決了新會陳皮「魚目混珠」的問題。
分析樣本後AI處理 辨產區年份
徐明稱,正因為新會陳皮知名價格高,但產量有限造成廣西等其他地方的茶枝柑所製陳皮有魚目混珠之機,「直播帶貨說那些平價的10年新會陳皮,根本不可能新會產的」,他表示,因魚目混珠造成的質量不對辦,使新會陳皮在消費者心中的口碑受到打擊。
因此,採集氣肥試種樣本的同時,徐明團隊2022和2023年先後在新會和廣西主要產區實地取茶枝柑樣本近2000份,經實驗室分析測試,再經過AI學習、數據處理,初步建立了不同產區陳皮特徵數據庫;同時,團隊還收集了2012至2023年的新會陳皮樣本上百份,也初步建立了不同年份的新會陳皮特徵數據庫。
「以前要分辨產區或年份,只能靠聞靠看,現在有了數據庫,20分鐘內可以識別產區,要查新會陳皮年份,10年內正負誤差率是1年,3年內誤差率可以月計。」徐明指出,建立數據庫有助消費者溯源,日後只要掃碼,便能知道所買陳皮年份和產地,全部有[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