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中美貿易戰再起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接連在關稅問題上出招,其目的為何?美國加徵關稅被指是保護主義抬頭,為全球自由貿易帶來挑戰。另一邊廂,中國持續開放,增加與不同國家或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什麼是關稅?
關稅(tariff)泛指國家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項,通常用於保護本土產業、調節貿易失衡或增加政府收入。2023年美國進口總額約3.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約11%,同年美國對這些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總額約800億美元,佔全年稅收總額約2%。
■美國為何接連提出增加關稅?
特朗普上任總統後,美方稱各項加徵關稅的原因包括:
(1)迫使其他國家關注非貿易問題
美國以打擊毒品和非法移民等為由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亦以中國「未遏制合成類毒品芬太尼走私行為」為由,增加中國產品關稅。
(2)扭轉雙邊關係中不對等的關稅水平
如歐盟對美國汽車徵收10%關稅,而美國對歐洲製造汽車的關稅為2.5%。
(3)增加美國國庫收入
美國智庫「稅務基金會」3月初估計,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及鋼鋁加徵關稅,2025年至2034年總收益可達15,233億美元。
(4)保護本土產業
增加關稅將削弱進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消費者可能轉向購買本土產品;美國加徵鋼鋁稅便稱為保護本土鋼鋁生產行業。
■美方增加關稅,對其經濟以至全球可能有何影響?
有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增加關稅和其他國家隨後的報復,可能會提高美國汽車、木材和鋼鐵,乃至冷凍薯條、牛油果和番茄等多種產品價格。從加拿大進口鋁罐的美國飲品巨擘可口可樂表示,加徵25%鋼鋁關稅若最終導致鋁罐變得更昂貴,或要在美增加銷售膠樽飲品。德意志銀行評估,如關稅影響全由美國消費者「埋單」,有效關稅稅率上升3.3個百分點,將令美國核心個人消費開支每年增加0.5個百分點,這可能導致通貨膨脹。
全球方面,特朗普於2018年和2019年(第一任總統任期)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關稅,導致部分生產商從中國內地轉移至東南亞國家。BBC亞洲商業記者Suranjana Tewari指出,特朗普2025年再次加徵關稅,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是全球製造業材料、設備和零件的主要來源,東南亞地區產業的供應鏈還需依賴中國,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額外關稅,可能影響製造業供應鏈,導致原材料短缺等。
■美增關稅,中方有什麼回應?
2024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約4390億美元,進口美國商品總額約1434億美元,貿易逆差約2954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其次是墨西哥。就美國增加關稅,中國隨即提出反制措施。據中國財政部網站,中國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10%至15%關稅,涉及進口商品包括雞肉、小麥等。
此外,中國將10間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商務部指出,將禁止有關企業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及禁止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商務部同時公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萊多斯公司等15間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該15家美國實體出口軍民兩用物項。
中國亦指控美國單邊加徵進口關稅「帶有歧視性與保護主義色彩」,嚴重違反世貿貿易規則,向世貿提出申訴,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與國際經貿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不斷加深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加入各區域和國際經濟組織,拓展經濟的同時亦提升綜合國力。中國現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截至2025年1月,中國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進一步擴大貨物、服務和投資等領域市場開放,便利貿易。
■中國對外貿易時間線
.1980年
中國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合法席位
.1991年
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2001年
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宗旨包括鼓勵成員國之間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
12月,中國成為世貿成員國。世貿旨在確保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詢和商議建立國際貿易規範,減低會員國之關稅和非關稅貿易障礙,以促進投資、創造就業等
.2009年
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舉行峰會,翌年南非加入,正式成立「金磚五國」(BRICS),旨在通過合作,加強主要新興經濟體的世界地位
.2010年
中國自2009年起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 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10年成立「中國—東盟自貿區」。2021年雙方宣布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23年中國東盟貿易總值6.41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外貿總值15.4%
.2013年
中國推動建設「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橫跨中國、亞洲各國乃至非洲地區等,旨在推動沿線國家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貿有序自由流動。截至2023年6月,中國與150多國、30多個國際組織簽訂了逾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2020年
11月,中國與14國(東盟10國、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建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協定》2022年起生效
■知識增益
世貿屬「無牙老虎」?
世貿作為全球最大國際經濟組織,設爭端解決機制處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糾紛。不過,美國在特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拒絕任命新法官到世貿,令世貿上訴機構因沒達到審理上訴所需法定人數而失去裁決能力;拜登政府延續此政策,世貿上訴機構自2019年停擺至今。
■模擬試題
顧問教師:郭安
(1)列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組織的一項例子。(1分)
(2)參考資料,說明美國對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對該國經濟的一項好處與一項壞處。(3分)
(3)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有利提升綜合國力。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提出兩項支持這項聲稱的論點,並解釋你的答案。(6分)
■參考答案
(1)加入世貿∕籌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金磚五國」等。
(2)保護本土產業
美國對進口貨物加徵關稅,有助保護本土產業。參考資料,加徵關稅後,進口美國的鋼材成本增加,這鼓勵生產商轉為向成本較低的本地鋼材入貨,有助維護本地產業的發展及利益。
引發通脹
另一方面,美國對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可能會引發通脹。參考資料,經濟學家分析指出,美國加徵關稅後多種日常用品的價格會提高,如番茄、牛油果等,使美國人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增加,甚至可能引發通脹。
(3)(建議答案,可提出兩項論點)
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有利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綜合國力。
參考資料,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自此中國按世貿協定實踐自由貿易理念,並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整體有利中國國際經貿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加入世貿後,若遇上經貿爭端,如資料提及美國向中國進口物品增加關稅,中方可向世貿申訴,以維護自身權益。從中可見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後,有助提升經貿方面的國際話語權,從而提升綜合國力。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有助改革市場,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並提升綜合國力。
就我所知,中國加入世貿後履行承諾,如大幅降低關稅、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尊重知識產權等。中國加入國際經濟組織後,有助推動內地各產業的市場改革,以符合國際標準,並提升行業財政、人力、自然資源等配置效率,有利整體經濟發展與世界接軌,提升經濟方面的硬實力及綜合國力。
提升國家形象
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有助加強與全球市場的合作,提升國家形象,增強綜合國力。
參考資料,中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經濟組織及簽訂國際經貿條款,如近年與14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建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等。中國參與各國際經濟組織的活動,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如開放市場,鼓勵外企投資中國等,這有利提升國家形象及軟實力,提升綜合國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