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邨試裝大門感應器 便家人了解長者出入
【明報專訊】政府面對財政壓力,本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房委會擬盡量不考慮見縫插針興建單幢公屋(俗稱「插針樓」)。房屋局長何永賢昨在商台《政好星期天》透露,當局會優先考慮在較大塊土地建屋,暫緩興建「插針樓」。何亦提及,最近有長者於單位離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當局將於兩個較多長者居住的屋邨試行在單位大門安裝感應器。
暫停插針樓 稱古洞朗邊起樓效益高
何永賢表示,以往土地供應有限,尤其欠缺大塊土地,才會興建「插針樓」,惟可建單位不多,平均每伙單位建造成本較高,而隨着土地供應增加,建築開支預計遞增,當局會將效益較高的工程放較高優次,集中發展較大塊土地,暫緩興建「插針樓」。她提及古洞項目、元朗朗邊第一及二期「效益很高」,分別可建過千伙單位,認為在有關地帶興建新路較划算,可滿足上萬名居民。
感應器自願性質 無鏡頭不駁電線
屯門蝴蝶邨最近有七旬照顧者倒斃屋內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何永賢形容事件為悲劇,透露當局將於何文田常樂邨及觀塘雲漢邨這兩個較多長者居住的屋邨,試行在單位大門安裝感應器,系統將於3、4月完成測試,兩條屋邨現時各有20至30戶參加,強調計劃屬自願性質。她說,感應器並無鏡頭,不用接駁電線,並安裝於大門,不會看到屋內情况,長者可選擇將出入紀錄傳送予何人,例如家人,亦可設定傳送密度,以便家人了解長者出入情况。
對於有意見認為可進一步試行在單位安裝「行動感應器」,何永賢說當局樂意嘗試,希望透過簡單科技,協助有需要長者。
提到剛結束的「簡樸房」規管方案諮詢,何永賢稱正將有關意見分類,再考慮如何修訂標準,亦會考慮延長簡樸房寬限期至3年,讓業主更多時間修葺單位。有意見提出同時設立起始租金及人均面積,她認為既要面積增加又要租金便宜,對業主而言有矛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