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教宗選戰》 「佛地魔」賴夫費恩斯從影代表作
【明報專訊】德國導演愛德華伯格(Edward Berger)去年憑《西線無戰事》在奧斯卡橫掃最佳國際電影等4獎,金球獎上周公布提名,其新作《教宗選戰》(Conclave)角逐最佳電影、導演等合共6獎,片中扮演羅馬教廷樞機團長勞倫斯的《哈利波特》賴夫費恩斯(Ralph Fiennes),更交出從影以來的代表作,大有機會問鼎金球甚至奧斯卡影帝;片中樞機投選下任教宗,充斥爾虞我詐,結局安排更是對信仰帶有宿命論般的詰問。
選新教宗各懷鬼胎
《教宗選戰》講述教宗突然離世,羅馬教廷樞機團長勞倫斯(賴夫費恩斯飾)肩負召開教宗選舉的重大責任,主持選出新一任教宗的閉門會議。世界各地候選人紛紛趕到梵蒂岡,為權力、榮耀,展開爭奪戰。《教宗選戰》改編自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2016年出版的小說《Conclave》,主角為意大利人,為遷就賴夫費恩斯的母語,所以把角色改為英國樞機。每名樞機均由教宗任命,協助管理全球的天主教教會,部分樞機有資格參與閉門會議,亦即選舉人。樞機團長為僅次於教宗的高級神職人員,職責包括率領樞機團,以及監督教宗選舉閉門會議。教宗則統領梵蒂岡,是羅馬教廷的精神領袖和首席發言人,屬終身職位,當逝世或辭職,任期才會終結。教宗選舉會閉門進行,每輪投票後選票都會焚燒,必須得到最少三分之二的支持票才能當選,結果會透過梵蒂岡煙囪排出不同顏色的煙,黑煙代表未有結果,白煙則表示選出了新教宗。
撇除宗教背景,片中的教宗選舉就像任何政治選戰,候選者各有野心及不同理念,也會拉票,發布醜聞互相攻訐,甚至有賄選;但信仰才是核心,片末新教宗選出來了,勞倫斯卻發現另一個秘密,到底應守密還是公開,成為最後的懸念。
片中主線在勞倫斯身上,接到教宗猝逝的噩耗之前,他已有信仰危機,一度請辭,卻被教宗拒絕。對於擔任樞機團長,他早就不勝負荷,領導選舉更面對很多難題。他支持主張進步的自由派美國樞機貝里尼(史丹利杜茨飾),但勞倫斯在講道中稱大家應擁抱懷疑或各種不確定,被詮釋為有野心要競逐教宗之位,無形中分薄了貝里尼的票源。兩人嚴防意大利樞機泰德斯科(沙吉奧卡斯特里圖飾)上場,因為他好鬥,又是種族主義者,與貝里尼和勞倫斯的理念背道而馳。本來立場較保守的加拿大樞機特朗布萊(尊力高飾)呼聲最高,但勞倫斯從已故教宗的親信口中得悉,教宗臨終前已想免去特朗布萊的職務;加上勞倫斯發現特朗布萊把多年前跟非裔樞機阿德耶米(路遜沙瑪緹飾)有過不倫關係的修女帶到教廷,令阿德耶米被勸退。幾名候選者的複雜背景與政治角力,先後6輪投票,依然無法找出繼任人。
演員表現出色
另一方面,閉門會議選舉前,喀布爾樞機貝尼特斯(卡洛斯迪茨飾)忽然現身,也令勞倫斯等人十分詫異。原來教宗逝世前秘密任命他,並為貝尼特斯訂了機票到瑞士治病。來自阿富汗神秘又陌生的樞機,反而是全片最純粹的牧者。第6輪投票期間,梵蒂岡外發生恐怖襲擊,各樞機舉行臨時會議,泰德斯科發表激烈言論,指控穆斯林,反而一向低調寡言的貝尼特斯提出暴力不能以暴力解決,自言看過戰爭的真正代價;並指紅衣主教不應內訌,稱教會應該以愛為基礎運作,而不是訴諸政治,更應放眼未來。這番話感動了在場不少樞機,本來名不經傳的貝尼特斯,最後在第7輪投票中勝出。至於不少人提及結局出人意表的轉折位,貝尼特斯正是關鍵人物,不過為免破壞觀憔暌葆挪部A就此按下不表。
《教宗選戰》改編小說,但《諜網謎蹤》彼德斯特勞漢(Peter Straughan)的劇本改寫得不錯,各人物塑造立體而清晰;導演愛德華伯格也把選舉中各方的權力拉鋸,有條不紊地清楚交代。演員更功不可沒,尤其扮演勞倫斯的賴夫費恩斯,不管壓力巨大而爆喊的場面,或拆下已故教宗房間封條,發現蛛絲馬[後的恍然大悟;到貝尼特斯當選,他既意外又欣喜,並如釋重負的複雜心情,賴夫都有不同層次演繹,讓觀撥P受到這名樞機團長的沉重負擔。賴夫出道幾十年,能駕馭正或邪角色,無論《無國界追兇》的深情鰥夫,或《哈利波特》的最大奸角佛地魔,均各有特色。曾憑《別問我是誰》與《舒特拉的名單》角逐奧斯卡最佳男主配兩獎皆落敗,且看今次的神父角色,會否為他帶來金像影帝殊榮。其實片中《穿Prada的惡魔》史丹利杜茨(Stanley Tucci)和《爆炸性醜聞》尊力高(John Lithgow)的演出也不遜色,卻不及《藍色夜合花》伊莎貝拉羅西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飾演的艾麗絲修女有壓場感;男權當道的教宗選舉中,修女只是負責打點起居飲食,必須服從樞機,但她耳聞目睹,在自己的崗位發揮了效力,難怪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上映日期: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