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毒品非刑化試驗計劃無用 卑詩警察局長協會撤回支持
【明報專訊】卑詩省府去年初起推出攜帶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的試驗計劃,今年中修訂將在公共場所吸毒重新列為刑事犯罪,希望在鼓勵癖癮者尋求幫助的同時確保社區安全,但卑詩警察局長協會日前指試驗計劃不起作用,宣布撤回支持,並敦促當局加強衛生服務投資。
卑詩警察局長協會(BC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簡稱BCACP)最初支持省府推出試驗計劃,將個人攜帶少量毒品非刑事化,但協會在上月底宣布取消對試驗計劃的支持,「根據證據及正在進行的評估,我們不再將非刑事化試驗計劃,視為解決與藥物使用相關的系統性挑戰的主要機制。」
BCACP主席梅哈特(Wendy Mehat)表示,協會強烈敦促省府增加對衛生服務的投資,改善分流計劃,並加強與各政府機構、衛生當局及社區組織的合作關係,以實施平衡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的解決方案。
BCACP前主席兼溫哥華副警察局長威爾遜(Fiona Wilson)日前接受媒體Global News訪問時表示,自2016年以來有毒藥物危機已奪走近1.6萬人性命,卑詩省各地警察局長一直願意嘗試新方法應對,「我們絕對不希望因為癖癮者吸毒而將他們關進監獄。」威爾遜指,警方對非刑事化試驗計劃態度的轉捩點是公共場所吸毒問題,「若沒有業主或其代表在場要求吸毒者離開,警方實際上無權採取任何行動,我認為公眾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就像我們有勇氣支持非刑事化試驗計劃一樣,當看到某些事情不起作用時,我們也必須有勇氣站出來。」
卑詩省府去年初起獲聯邦衛生部授權推行為期3年的試驗計劃,允許成年人攜帶不超過2.5克的毒品供個人使用,而不會面臨刑事指控。隨着公共場所吸毒問題引發關注,卑詩省府今年5月7日獲聯邦政府批准修訂,將在醫院、遊樂場、公園、海灘和巴士站等公共場所吸毒重新列為刑事犯罪。
威爾遜表示,在街上可看到人們仍然認為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非法藥物,「從警員角度而言,對癖癮者重新進行教育非常具有挑戰性,因在公共場所吸引已經不再被允許。」
威爾遜續指,非刑事化並沒有為患有藥物濫用障礙人士帶來大幅增加的資源,「這令人難以置信,但現實情況是,當有人因藥物濫用障礙掙扎時,他們首先接觸到的往往是警察,本省還未能根據需求即時為癖癮者提供治療資源。」
然而,西門菲沙大學(SFU)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德貝克(Kora DeBeck)認為,一眾警察局長將非刑事化試驗計劃的影響與街頭騷亂混為一談,卻沒有數據支持有關說法。德貝克續指,癖癮者面對的掙扎背後還有其他因素,包括許多人面臨房屋及財務危機、缺乏支援服務,而且有毒藥物供應氾濫,「非刑事化試驗計劃目的是盡量減少吸毒者與警察持續接觸產生的負面影響,我所審視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這種做法有效,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反映試驗計劃不起作用。」
在溫哥華市中心東端一帶生活的癖癮者奧爾德(Andrew Auld)及羅賓伴侶(Robyn)接受媒體Global News訪問時指,過往曾數次尋求協助但都無法獲取即時治療,「不僅癖癮方面,在精神健康方面都嚴重缺乏資源。」奧爾德續指,缺乏合適居所是阻礙人們擺脫癖癮的最大因素,「我們需要環境穩定且安全及乾淨的房屋,而非在街上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