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山:扇子的妙用
【明報專訊】隨身物品愈來愈小巧方便,近月不少人外出會攜帶小型電風扇。如今扇以扇涼為主,其實它有更多用途和功能呢!
扇子非人人可用
有些扇子的功能不是扇涼,古代有「五明扇」,相傳由傳疑時代的舜帝所造,在《古今注?輿服》中記載,五明扇是為了表示皇帝願意虛心接納意見、善用人才輔助的意思呢!
指揮棒
用羽毛做的扇子稱為「羽扇」,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不少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有手持羽扇的描述,例如諸葛亮及周瑜等,羽扇不止是他們的「造型」,還有實際功能——下命令和指揮,如在東晉典籍《語林》提到「乘素與葛巾毛扇指麾內軍」,諸葛亮以白色羽扇指揮三軍。
遮面好工具
現在一些遵守傳統禮節的婚禮,有一傳統稱為「卻扇禮」,待出嫁的女子以扇遮面,行禮後便把扇棄掉。女子用扇遮面是古老習俗,中國神話人物女媧與伏羲結為夫婦前,便是「結草為扇,以障其面」,意思是以草編成扇子,遮掩自己的樣貌。
畫畫題字最好
紙摺扇是文人墨客的至愛,因為能在紙製的扇子上畫畫、題字,成為一幅幅獨特風雅的「扇面畫」,東晉名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扇上題字助人。《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來到紹興,見有老婦人賣六角竹扇。他不忍老邁婦人在街上叫賣,問她「一把扇子值多少?」,老婦人答「二十文錢」。王羲之於是在婦人出售的十多把扇上題字,並跟她說:「你賣扇的時候跟大家說︰字是王羲之寫的,應該可以賣一百文錢一把。」老婦人聽他的話照樣跟大家說,結果眾人爭相搶購呢!
有趣的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跟隨父親,也有「畫扇」的習慣。典籍《畫學集成》記載,將軍桓溫有次請王獻之畫扇,可是王獻之下筆有誤,題字不成,但他靈機一觸將誤筆之處改畫成毛色深淺不一的牛,成了極妙的作品。
今之景點:題扇橋
浙江省紹興市有一座「題扇橋」,相傳是王羲之遇到老婦人、並為她的扇題字的地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