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言:當眾落面——尹鐸愛君
【明報專訊】東漢名士禰衡,為人尚氣剛傲,喜歡罵人,面對司空曹操,依然口沒遮攔。曹操故意讓他當鼓史,也就是負責敲鼓的小官,然後大會賓客,讓禰衡表演。禰衡小步上前,鼓打得聲節悲壯,只聽得眾人慨歎不已。他剛要走到曹操面前,就被左右攔下,呵斥他:「你這傢伙還沒有換上鼓史的服飾,怎敢上前?」禰衡當眾慢慢把內外衣物脫了,換上鼓史制服,再行表演,而後從容離去,面色始終不變。正應了時下流行那句話: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曹操只能笑着說:「本想羞辱一下禰衡,反被他羞辱了!」(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禰衡後來繼續大罵曹操,曹操心胸再廣也無法忍受,把他送到荊州劉表處。劉表很器重禰衡,以禮相待。但禰衡老脾氣來了,又侮慢於劉表。劉表也受不了,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急,再把他送到江夏去。禰衡當着賓客的面,仍舊對「新老闆」黃祖出言不遜,更直接罵他「死老頭(死公)」,完全不給面子。黃祖一氣之下,把禰衡殺了。
禰衡只活了26歲,短短的一生以文辭著名,也以罵人出名。禰衡是真不喜歡曹操、劉表、黃祖,才故意當眾數落,讓他們出醜,下不了台。然而歷史上也有些人,當眾批評上司,卻出於一片熱愛之心。
■內文
尹鐸愛君
《呂氏春秋?達鬱》
趙簡子【1】曰:「厥【2】也愛我,鐸【3】也不愛我。厥之諫我也,必於無人之所;鐸之諫我也,喜質【4】我於人中,必使我醜【5】。」
尹鐸對曰:「厥也愛君之醜也,而不愛君之過也;鐸也愛君之過也,而不愛君之醜也。臣嘗聞相人【6】於師,敦顏【7】而土色【8】者忍醜。不質君於人中,恐君之不變也。」
此簡子之賢也。人主賢則人臣之言刻【9】。簡子不賢,鐸也卒【10】不居趙地,有况乎在簡子之側哉?
■注釋
【1】趙簡子:趙鞅,又名志父,或稱趙孟。春秋時期晉國正卿,趙氏領袖。於公元前493年擊敗范氏、中行氏,專晉政權,為後來的趙國奠定基礎。諡號「簡」,史稱「趙簡子」
【2】厥:趙厥,趙簡子家臣
【3】鐸:尹鐸,趙簡子家臣。尹鐸奉趙簡子之命治理晉陽,減輕賦稅,待民寬厚,使晉陽成為趙氏重要基地
【4】質:質正,糾正
【5】醜:出醜
【6】相人:觀察人的體態相貌,以判斷吉凶禍福
【7】敦顏:相貌敦厚
【8】土色:黃色
【9】刻:尖刻,尖銳
【10】卒:終究,最終
■語譯
趙簡子說:「趙厥愛我,尹鐸不愛我。趙厥勸諫我,必定在無人之處;尹鐸勸諫我,卻喜歡當着眾人的面糾正我,必定要讓我出醜。」
尹鐸回答道:「趙厥注重的,是您的臉面,而不注重您的過失;尹鐸我注重的,是您的過失,而不注重您的臉面。我曾聽老師說過相人之術,相貌敦厚而臉色土黃的人,能夠承受出醜的尷尬。如果我不當眾糾正您的過錯,恐怕您不能改正。」
這就是趙簡子賢明之處啊。君主賢明則臣子說話尖銳。假設趙簡子不賢,尹鐸最終恐怕連住在趙地也不可能,更何况追隨在趙簡子左右?
■言外言
「面子」問題
樂隊Beyond有金曲〈俾面派對〉,詞云:「你話唔俾面/佢話唔賞面/似為名節做奴隸/你都咪話唔俾面/咪話唔賞面/似用人臉造錢幣」,「畀面」就是賞臉、給面子。如Beyond所言,「面子」涉及名節、錢幣,名利即權勢,中國人講究「有頭有面」,社會上有權勢、有名氣的人稱為「頭面人物」,要照顧彼此的頭面,於人則「畀面」,於己則「要面」。
西方人很早就留意到中國人的「面子」問題。1872年,美國傳教士Arthur Henderson Smith(中文名「明恩溥」)受美國公理會派遣來到中國。18年後寫了一本書叫《中國人的氣質》(Chinese Characteristics),第一章就是「Face」,以中國人的「面子」問題開篇。他說「面子」本身就是「打開中國人諸多特質之鎖的鑰匙(a key to the combination lock of many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為了面子,中國人具有「強烈的作戲本能(a strongly dramatic instinct)」,講究繁文縟節,喜歡拐彎抹角,甚至隱瞞欺騙。受明恩溥影響,西方人對愛面子的中國人頗有刻板印象,中國人自己對面子也有各種批判。
然而,面子也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金耀基教授說:「中國人的面子工夫是以承認他人亦有面子,或他人亦有羞『恥』之心為前提的。」〈尹鐸愛君〉中,趙簡子被尹鐸當眾批評,他自覺「出醜」,沒有「面子」,正說明仍有羞恥之心。尹鐸也知道他有羞恥之心,才故意不給他「面子」。為了挽回「面子」,趙簡子自然會積極改過。古語云:「君子不羞當面」,這句話有雙重理解:一是君子不以當面直說為羞恥,敢於批評;二是君子也不以被人當面批評為羞恥,敢於接受批評。所以,尹鐸、趙簡子都是君子。
「唔畀面」他人,顯得無禮;自己「唔要面」,那就是無恥了。「禮」是面子的外在表現,「恥」是面子的內在價值,中國人的「面子工夫」,何嘗不是「禮」和「恥」的另一種形式?
假設趙簡子「唔要面」,尹鐸連「唔畀面」的機會也沒有。
■實戰篇
1.試判斷以下陳述:
(A)趙簡子愛趙厥,不愛尹鐸。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B)趙簡子敦顏而土色。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2.以下關於尹鐸的描述,正確的是?
一、質簡子於人中
二、聞相人於簡子
三、為人臣而言刻
四、卒不居於趙地
(A)一、三
(B)二、四
(C)一、三、四
(D)以上皆非
3.發現朋友的錯誤,應當眾批評,還是該私底下勸說?試結合文章,說一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若震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文:洪若震
圖:fizkes@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