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快訊:青少年護牙
【明報專訊】維持牙齒健康不分年齡,政府計劃2025年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13至17歲青少年接受私營牙科檢查服務的部分費用,培養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預防牙患。
■新聞撮要
2024年3月審計報告指出,2018/19至2022/23年度11間診所派籌數目由40,322個大減至20,337個,派籌比率由92.3%增至99.2%。
衛生署解釋,由於新冠疫情爆發,籌額自2020年1月起減少,七成半牙醫被調配執行多種防疫抗疫職務,牙科服務需縮減,而設有街症的政府牙科診所的牙醫空缺率,由2018/19年度的11%增至2023年10月的24%,故2022/23年度的籌額僅能達2018/19年度約一半。審計署建議衛生署採取措施加強向有需要市民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將服務量最少增至疫情前每年4萬個籌額水平。
近年公營牙醫空缺率持續擴大,衛生署回覆顯示,截至2024年3月初,衛生署牙醫空缺率27.6%,較2019/20年度的2.8%增近9倍,同期空缺人數由10增逾9倍至102。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建議政府積極考慮做好公私營牙醫合作,讓市民有更多選擇,且較立法引入非本地牙醫需時短,並建議採用電子化輪籌,如利用醫健通和「HA Go」,能清晰顯示預約時段和剩餘籌額。
牙科畢業生研須公營實習
立法會法案委員會2024年4月下旬首次審議《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要求新畢業牙醫在公營體系實習最少一年,最快適用於2025年起畢業的本地牙科生。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稱,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針對港大牙醫學院的評估結果及業界意見皆認為,希望牙科生在職業生涯能接觸更多複雜個案。
牙周病趨年輕化
牙周病由難以用肉眼看見、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引起,若口腔衛生欠佳,牙菌膜會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其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例如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引致牙周病。香港牙醫學會引用衛生署資訊稱,本港有九成成年人患上不同程度牙周病,近年更呈年輕化趨勢。副會長曾憲紀稱,不少市民習慣「牙痛先去搵牙醫」,提醒市民須重視定期口腔檢查,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主要學習重點:個人在維持公共衛生方面的責任)
■牙周病自我測驗
以下是牙周病徵狀,可自我評估測試牙周病風險,如發現口腔出現以下情况,宜及早求醫。
□牙齦邊緣紅腫
□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
□有牙石積聚
□牙齒或牙齦疼痛
□口臭
□牙齦萎縮,部分牙根外露
●挑戰題
參考內容及就你所知,以下關於牙齒健康的描述是否正確。
(1)「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擬全數資助青少年使用牙科服務。 (是∕否)
(2)公營診所的牙醫空缺率增加 。 (是∕否)
(3) 牙齦腫痛是牙周病病徵之一。 (是∕否)
(參考答案見另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