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邨人去紅磡回收 錦田人駕車再轉車尋綠
居於愛民邨的伍女士(右)及其丈夫(左)上周六以手拉車及大膠袋盛載回收物,從家中乘巴士到位於紅磡蕪湖街的「綠在紅磡」回收。(賴俊傑攝)
居於錦田的Vivian(右)昨與男友(左)先駕電單車到港鐵錦上路站,轉乘港鐵到「綠在元朗墟」回收。她說在鄉郊前往回收路途遙遠,新冠疫情期間曾組織鄰里一同租用客貨車,收集大家的回收物再送回收廠。(鄧家烜攝)
Vivian會先將回收物清理,再帶往「綠在元朗墟」回收,包括撕走膠樽上的標貼。(鄧家烜攝)
圖為Vivian收集的回收物,她自言一向從源頭減廢,所以要回收的物品不算多,主要有廢紙、貓糧鋁罐、一些膠盒等。(鄧家烜攝)
圖為伍女士及兒子收集一周的回收物,包括鋁罐、紙製品、膠瓶、玻璃樽等,分類後會帶到「綠在紅磡」回收。(賴俊傑攝)
居於錦田的Vivian每月都會前往元朗市中心,將家中儲起的回收物帶到「綠在元朗墟」回收。(鄧家烜攝)
伍女士前年起逐步建立回收習慣,每周均會從愛民邨的家中步行或乘車至「綠在紅磡」回收,需時約20分鐘。(賴俊傑攝)
伍女士(右)及其丈夫(左)每周六除了帶同自己收集的回收物,偶爾亦會「順手」協助鄰里,將回收物帶至紅磡回收,因此常需「拉車仔」外出。(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覆蓋範圍不均,有居於何文田的居民需每周乘車到紅磡回收站,從出發至完成回收要花約20分鐘。居於元朗錦田的居民回收路更曲折,需先駕電單車到錦上路站,轉乘港鐵到元朗市中心,才能抵達「回收便利點」。
現年59歲的伍女士居於何文田愛民邨,前年逐漸建立回收習慣,惟該邨並無固定的「綠仔店」,流動站運作時間亦與她上班時間重疊,故只能在假日時步行或乘車至紅磡蕪湖街的「綠在紅磡」。上周六作例,從在家出發至回收完畢,整個回收過程歷時約20分鐘。
稱居民高齡 感專程回收麻煩
回收物眾多,伍女士偶會「拉車仔」外出回收,不時有街坊上前詢問要到何處,得悉要到紅磡回收站,往往耍手擰頭說「很遠」。她稱,過去一年已習慣去紅磡把物品送去回收,「不算非常麻煩」,惟愛民邨不少居民已上年紀,「如不是(將回收物)拿到樓下便能回收,他們便會覺得很麻煩」,望政府能在邨內增設固定回收點。
嘆回收桶容量不足 倡效台灣設回收車
居於偏遠地的元朗錦田居民Vivian已養成回收習慣多年,新冠疫情期間曾偕20戶街坊租用客貨車,定期收集鄰里回收物,送至不同回收廠及環保站,至疫情結束才改回自行回收。
現時Vivian如需回收,普遍會先駕電單車再轉乘港鐵至位於元朗市中心的「綠在元朗墟」。她說,與市區相比,鄉郊居民回收更難,「要特地出市區回收,或者我們要自己搞很多東西,譬如駕車」,相信回收地選址不便,更減低長者、行動不便者的回收誘因。
政府現於鄉郊垃圾收集站設立回收桶,惟Vivian指回收桶容量不足,更會被其他垃圾包圍,故寧願遠赴「綠在區區」更安心。她建議當局參考台灣做法,在鄉效地區增設回收車,提高居民回收意識。
【明報專訊】Beyond已故主音黃家駒於將軍澳墓碑昨日遭人潑汽水及用鐵槌破壞,警方以涉嫌刑毁拘捕兩男子,事件短片在網上瘋傳。據了解,涉破壞墓...
詳情
【明報專訊】黃家駒墓碑昨遭人破壞,Beyond成員、家駒胞弟黃家強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摘:「這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道德淪亡到這個地步,千里迢迢來摧...
詳情
【明報專訊】警方早前經深入調查,懷疑有販團集團在兩個共重40噸、報稱裝有廢鐵的貨櫃混入毒品,由南美輸入香港,再存放於坪輋一個鐵皮倉內。警方前...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去年發生多宗大廈外牆石屎剝落事故,發展局今年2月建議由該季起每年巡查全港360幢高風險樓宇。屋宇署長余寶美昨稱已完成勘察64...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府去年《施政報告》亦提出香港目標成為「醫療創新樞紐」,科大校長、神經生物...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