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詐騙趨增 年損失2400萬元
【明報專訊】電訊詐騙集團每天發送的詐騙短訊,對於具備一定相關知識,了解其中內情的人來說,這些都是能被輕易識破的簡單伎倆。但對於不知內情的人來說,這些短訊極具壓迫性,迫使他們不自覺地按照詐騙分子的指示去做,最後損失慘重。
加拿大電訊協會現鼓勵大家在收到認為是欺詐性的短訊時,可將其轉發至7726(SPAM),這提醒他們的無線通訊運營商對短訊本身展開調查。
溫哥華市民科薩米亞(Digvijay Kosamia)每周會受到15至20條此類詐騙短訊,如「這是加拿大郵政局,你有一個包裹未領取,請盡快和我們聯繫」,或「這是XX銀行,你的信用卡上出現不正常的購買,現已被凍結,需立即與本行聯繫,點擊以下鏈接」之類的話語,對方還能提供銀行卡帳戶前4位數字,令騙局更逼真。科薩米亞自認不會落入這樣「明顯的」陷阱,但他擔心妻子和子女「可能已經上當」。「詐騙電話也許減少了,但垃圾郵件卻在增加。」
去年﹐加拿大反欺詐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收到5395宗有關詐騙短訊的舉報。該中心的發言人霍恩卡斯爾(Jeff Horncastle)指出,去年以短訊為最初接觸方式的詐騙案,造成近2400萬元損失,這比2022年有所增加。而這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該中心估計只有5%至10%的欺詐案受害者會選擇報案。
負責執行反垃圾郵件立法的加拿大廣播及電訊管理委員會(CRTC),也發現更多涉及短訊的詐騙。截至今年3月31日的6個月內,全國垃圾郵件舉報中心通過其網上表格收到4705宗投訴﹐其中五分之一關於手機短訊的投訴。
CRTC稱,在這些與短訊有關的報告中,約45%是網絡釣魚信息,13%是其他詐騙信息。報告數量增加的主因是就業詐騙騙局盛行,大致內容都是許諾每周工作幾小時就能得到高薪。受此「誘惑」的市民上當後,獲得少量「報酬」後,往往渴望獲得更多的「業務」以賺取更多的「薪金」。而這時詐騙分子就引誘稱,需要市民做投資,投入部分資金以獲得僱主青睞,這樣才獲得更多「機會」。
實際上,這些市民很可能在不知情下成為「洗黑錢」的幫兇,用自己的銀行帳戶幫助對方轉移非法所得的金錢或貨物。
霍恩卡斯爾表示,除了人工智能使垃圾短訊看起來更個性化外,受害者往往會被短訊所附帶的某個知名組織的標識而迷惑。「那些受害人稱,他們看到安省服務局(Service Ontario)、加拿大稅務局(CRA)等標誌出現在短訊上,使其更可信。」
「如果他們是假扮某個特定的金融機構,還會附上被騙市民銀行卡號的前4位數字。很多受害者沒有意識到,這些前四到六位數字都是固定數字,與某個金融機構相關。
加拿大電訊協會(Canadian Tele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表示,如有市民無緣無故收到自稱銀行、執法部門或政府機構的短訊的人,千萬不要在回覆中提供個人信息。相反,市民應到該機構的官方網站上找到聯繫信息,自行致電該機構,確定短訊是否合法。